閒來一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44部分,撿寶生涯,閒來一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
這座青銅鼎製作的異常精美,鼎上的內容是山川河流,以及魚蟲鳥獸等物,另外,孟子濤還在鼎上找到了銘文:“梁州鼎”。
“什麼!”
孟子濤大吃一驚,難道這是傳說中的九鼎之一的梁州鼎?
傳說大禹治水成功後,鑄造了象徵王權的九鼎。九鼎建造完成後,便集中到夏王朝都城陽城,藉以顯示夏王大禹成了九州之主,天下從此一統。
九鼎繼而成為“天命”之所在,是王權至高無上、國家統一昌盛的象徵。大禹把九鼎稱為鎮國之寶,各方諸侯來朝見時,都要向九鼎頂禮膜拜。從此之後,九鼎成為國家最重要的禮器。
夏朝被商所滅之後,這九個鼎就遷之於商朝的都城毫邑。商朝為周朝所滅之後,九鼎又遷到了周朝的國都鎬京。再後來,成王在雒陽地方營造新都,又先將九鼎安置在一個叫郟的地方,其名謂之“定鼎”。
然而,到了秦漢之間,九鼎卻不見了蹤影,關於九鼎的下落,一直都是一個謎,甚至有人懷疑九鼎是否真的存在。
孟子濤是相信九鼎存在的,不可能說,那麼多的古籍都胡編亂造,而他也夢想有一天能夠見到九鼎的真容。
當然,這只是一個夢想,從古到今這麼多人尋找九鼎的下落都沒有找到,不可能換到他就找到了,哪怕他有再好的運氣。
然而,現在卻有一隻梁州鼎出現在自己的面前,孟子濤如何不震驚?
孟子濤馬上反應過來,這肯定不是真正的梁州鼎,因為道理很簡單,大小和重量都不對啊。
就說重量吧,九鼎的重量雖然也是個謎,但肯定不會是傳說中那樣,一個銅鼎要九萬人才能搬動,要用上八十一萬人,才能把九個銅鼎搬到周之都城鎬京,這只是故事而已。
基於史記中的記載,孟子濤估計,一隻鼎的重量最多最多應該也就一千斤左右,畢竟秦武王能舉的起來。(覺得一千斤誇張,可以搜大力士霍爾)
所以說,眼前這隻高度都不足八十厘米的鼎,肯定不可能是真正的梁州鼎。
但哪怕是仿製的也非常珍貴,這不但是因為它做工精湛,如果考證下來,確實是參照真鼎仿製而成,那麼對九鼎的研究有非常巨大的意義和幫助。
可惜現在時間不對,孟子濤只能戀戀不捨地把目光從鼎上收回,隨即返回外城。
石老大看到孟子濤出來,長舒了一口氣,他一個人待在這裡一直膽顫心驚,生怕什麼時候跳出來一隻怪獸把他給吃了。
“沒有什麼事情發生吧?”孟子濤問道。
石老大搖了搖頭,接著問道:“咱們怎麼出去啊?”
孟子濤說:“咱們分頭找一下吧,這裡先前一直有人維護,很可能有開啟的機關。”
第九百五十三章 風水局(上)
“事情的經過就是這樣。”
孟子濤回到家的第二天上午,他坐在鄭安志旁邊,把關於地下城的事情,都講了一遍。
片刻後,鄭安志的目光從仿梁州鼎上收了回來,說道:“之前我看過一些孤本古籍,上面提到過樑州鼎的器形,這個基本差不多,但一些紋飾應該是減少和簡略了,但還是不失為一件精品。”
孟子濤點頭道:“畢竟它的體積較小,限於鑄造工藝,紋飾減少也是情有可原的。”
“對,不管怎麼說,這隻仿梁州鼎的發現,對於研究九州鼎有很高的價值。”
鄭安志說到這裡,問了一個問題:“你覺得這隻鼎會是夜郎國鑄造的嗎?”
孟子濤搖了搖頭:“我覺得不太像。”
“為什麼。”
“我把地下城裡所有的青銅器都觀察過了,工藝水平和這隻鼎有比較大的差別,這技術肯定得有一個積累的過程,總不能無緣無故就能夠有跳躍式的發展吧。”
“嗯,你說的有道理,這隻鼎肯定要經過鑑定和考證,不過也不會讓你吃虧就是了。”
“談不上吃虧不吃虧的,這回我也是恰逢其會而已。”孟子濤笑著撓了撓頭,他也確實這麼想的,能夠獲得那麼一大塊墨龍玉,已經不虛此行了。
鄭安志笑著擺了擺手:“你有這個想法很好,但該賞的可不能少,不然隊伍可就不好帶嘍。至於這次給你多少獎勵,得通盤計算,再加上現在正值年底,獎勵估計得等一段時間才能到你的手裡。”
“沒關係,我又不著急。”孟子濤說道:“對了,師傅,不知道羽生紹山的資訊調查的怎麼樣了?”
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