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小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5章 定策略,武大郎傳奇,包小三,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諺曰:天上天堂,地下蘇杭。

蘇杭地區自唐朝開始就是繁華富庶之地,人口稠密,商業發達,是朝廷賦稅的重要來源地之一。

然而,方臘起義對江浙地區的經濟衝擊很大,杭州作為江浙重鎮,首當其衝。

魏文秋走馬上任杭州知府之後,如何快速的恢復當地的經濟發展,從而向朝廷繳納更多的賦稅,成了擺在他書房條案上的頭等大事。

為此,他採取了一系列柔和的政策和措施,在重視農桑的同時,大興商業,充分發揮杭州天然的地理位置優勢,調動百姓們的生產積極性,鼓勵人口流動,經濟形勢日益好轉。

就在百姓們逐漸忘卻方臘起義帶來的戰爭創傷的時候,杭州城出現了大規模的兵馬調動,這讓飽受戰亂之苦的百姓惶恐不安,一時間慌亂情緒蔓延,流言紛飛。

趙桓本來不想暴露自己的行蹤,但為了穩定局勢,迫不得已只能讓魏文秋出榜安民,說是太子殿下蒞臨杭州城,兵馬調動乃是例行公事,百姓的恐慌情緒這才稍稍有所緩解。

“到底是江浙之地,骨子裡透著一股柔弱,不似北方民風彪悍,一看到兵馬調動就人心動亂了。”

趙桓親眼目睹了杭州百姓從安定到恐慌,再由恐慌到安定的整個過程,不由得發出慨嘆。

魏文秋聽了,苦笑道:“自方臘叛亂之後,江浙之地,廢池喬木,猶厭言兵,百姓怕動刀戈,朝廷財政也經不起戰亂的折騰了。”

趙桓說道:“在下江南的路上,子羽提出‘以安為主,以剿為輔’定亂策略,主張招安那幫明教逆賊,魏大人有什麼看法?”

魏文秋在太子趙桓南下之前,就收到了梵羽的來信,信中透露了他主張招安的想法,魏文秋對此大為讚賞,畢竟江浙的動亂剛平定,經濟恢復稍有起色,實在是經不起戰爭的摧殘了。

“下官來杭州之後,曾派人做過詳細的調查,結果發現,叛賊多為衣食沒有著落的百姓,百姓流離失所,成為流民,流民被妖人蠱惑,遂成為叛賊。叛賊並非真心背叛朝廷,實則是愚昧無知,為了裹飽肚子,守著一畝三分地過日子而已。”

“叛亂起後,江南百姓死傷無數,大面積土地荒廢,商業凋零。如今正值春季耕作時節,倘若再動刀戈,怕是會有更多百姓流離失所,引起民變,從而給朝廷賦稅增加負擔。下官也以為,不若朝廷給那些叛賊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給予他們土地,徵收賦稅,從而一舉兩得。梵先生所獻之策,乃是利國利民之法,下官完全贊同。”

魏文秋把早就想好的應答之策說了出來,賊首方臘已死,餘孽不足為患,與其大動干戈的剿滅,不如招安,然後分而治之,這樣才能永絕後患。

趙桓從魏文秋的話中聽出了兩個關鍵點。

第一,明教逆賊不是真心背叛朝廷,乃是形勢所迫,尚可以招撫教化。

第二,江南之地飽經戰亂,已經經不起刀戈折騰了,這點從杭州城軍隊例行調動,百姓們人心惶惶即可看得出。

弄清楚了這兩點之後,趙桓心中無比鬱悶。

早在東平府的時候,梵羽就向他獻策以招為主,剿為輔。

只是,心高氣傲的他壓根就沒想過招安,朝廷大軍連賊首方臘都滅了,更何況這些餘孽?必須要以雷霆萬鈞之勢將其鎮壓,如此才能樹立朝廷的權威。

然而,來到杭州之後,趙桓發覺完全不是那麼回事兒。

江南之地,無論是將士還是百姓,都極為厭戰恐戰,安定繁榮才是大勢所趨,如果自己強行徵調大軍鎮壓明教餘孽,引起民憤事小,萬一吃了敗仗,自己這個東宮太子臉上就沒光了,徒增笑料。

“按理說江南富庶之地,怎麼會有那麼多流民呢?”

趙桓很是不解,他生於帝王之家,對於民間疾苦,知之甚少。

魏文秋愕然,沒想到趙桓的思維那麼跳脫,居然從剿匪跳到了這個問題上,只不過這事還要從徽宗皇帝大興花石綱說起……

徽宗皇帝酷愛花石,蔡京等權臣便投其所好,起初只取江浙花石進呈,後來規模越來越大,派人在江浙等地專門索求奇花異石等物,運往東京。

江浙距離東京路途遙遠,花石船隊所過之處,當地的百姓要供應錢穀和民役,有的地方甚至為了讓船隊透過,拆毀橋樑,鑿壞城郭,沿途百姓苦不堪言。

相傳,徽宗皇帝曾得太湖石,高四丈,載以鉅艦,役夫數千人,所經州縣,有拆水門﹑橋樑,鑿城垣以過。朝廷準備的船隻不能應付,就將幾千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武大郎傳奇

包小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