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棉花糖的兔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68章 招財(上),大宋小吏。,拉棉花糖的兔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葛雲這一屆的進士有三百多個,歡欣而悲傷的畢業季之後,在吏部的安排下,大家就要各奔東西,各自赴任了。
像葛雲,他就被分派去登州做通判。
登州地處山東,與東京還是有相當長的一段距離的。雲雁回自己雖然不懂,但是他請教了包拯,知道那一帶都十分重要,可以說是大宋的根幹。
所以,歷來宋帝都很注重挑選山東的任職官員,而且還著力扶持那片地區因為從前戰亂而消極的經濟,登州、齊州、密州等處更是重中之重。
能夠分到登州去,葛雲簡直是要上天了,也不知道哪裡入了官家的眼。
就他這個官職,絕對不可能是吏部給分配的,就算不是官家定的,也是中書定下,官家首肯的。
而且通判作為地方二把手,既要輔佐知州,又能監察,直接向官家彙報。當地政事,都要知州、通判一起定下,才能生效。
雲雁回開玩笑說:“官家這麼看重你,你是不是要和他蹴個鞠,實現一下諾言?”
葛雲:“……”
官家沒有計較葛雲當初的放肆,葛雲就已經很感激了。他們那三個赴了瓊林宴的同學,哪個回來的時候不是腳步虛浮。
——雖說離得沒有葛雲近,但是其他二人也認出來了啊!
葛雲還和他們約定好了呢,不要告訴其他同學。表面上是不願意恐嚇他們,但其實心裡就想著日後叫這些人也嚇一大跳。
不過到那時候,即便這些人還記得官家長什麼樣,也不如葛雲他們來得刺激了。
葛雲自己琢磨了一下,說道:“我覺得官家如此優待,還將我放到登州,還是多虧了我在府學的實踐經歷啊!”
這麼些年來,朝廷多次下令,對山東路輕徭薄賦,又是勸耕又是鼓勵經濟,種種措施,大家都看在眼裡。而葛雲是開封府學出身,從他的履歷上來看,還頗得雲雁回“搞事情”的真傳。
把這樣一個探花郎放到山東路去歷練,似乎是再合適不過的了。
葛雲腦子還是比較活的,聽說了自己的任職之後,從一開始的忐忑、彷徨,現在想清楚其中的關節之後,就變得充滿信心了。
他相信自己的所學所知,能夠幫助他在登州大展宏圖。
看到葛雲信心滿滿的樣子,雲雁回也很是欣慰,“登州天高路遠,咱們這些人都鞭長莫及,你自己就要小心一些,到了地方上,謹慎行事,不是急事的話,可以先行寫信與師長討論。”
雲雁回這句話,就是答應可以給葛雲在後方做參謀了。
這也不是每個學生都有的待遇,不是說雲雁回區別待遇,而是其他學生沒葛雲這麼幸運,或者說這麼慘。
當初雲雁回的馬仔智生中進士後,雲雁回還跑關係把他塞到了京畿路。這麼近的距離,雲雁回就犯不著勤聯絡了,給智生自己磨練。
葛雲不一樣,他去的地方遠一些,當地情況更要複雜一些,故此雲雁回叫他多加聯絡。
葛雲心中一喜,連忙拜謝。雲雁回雖然是連科舉資格也沒有的小吏,但是早已成精,絕對是一大幫助。
“我一直覺得,你這孩子運氣是很好的。”雲雁回老氣橫秋地說。
葛雲:“……”
可不嗎?雖說有那麼幾次驚嚇吧……
但是,他後來反覆琢磨,自己這個水平能做探花,絕對離不開兩大幫助。一個是事先就做過考題,另一個是他的開封府背景,否則,做前十名也就到頭了。
“所以此行也要加油啊,發揮一下你的優勢。”雲雁回鼓勵了一番葛雲,又坐下來,拿著登州的資料給他分析了一下當地經濟。
山東路農業經濟復甦,登州卻不以農桑為大頭收入,當地玉石業挺發達,能採到不少玉石。而且登州密州等地靠海,很多商人打這些地方上岸。
師生二人就此進行了討論,心裡大致有數,其他有待葛雲到了當地一探究竟。
……
不久後,葛雲等三名進士啟程赴任,開封府學師生在河岸畔、榆柳下為他們送別。
讀書人們作酸詩多首,雲雁回則送食物若干……
依依惜別之後,送走了他們。
古代的師生情誼比較深厚,雲雁回和葛雲,和其他學生,還有其他老師與學生們,都各有吩咐。
尤其他們都是寒門學子,許多老師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官場常識都一下子塞進他們腦子裡。
到現在他們離開,老師們仍在嘆息,覺得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