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棉花糖的兔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9章 萬萬沒想到,大宋小吏。,拉棉花糖的兔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自從趙允初偷偷離京,王妃就沒消停過,見天地進宮求見,要麼就是見官家,要麼就是找太后,淚水嘩嘩流,求仁宗幫她把兒子找回來。
可是趙允初快馬離京,再怎麼追也追不上了啊。等人都到了宜州,再追回來意義其實也不大了吧?
王妃表示,意義怎麼不大,她將趙允初和雲雁回的關係告訴仁宗了。
仁宗當時就驚呆了,心中暗罵雲雁回,這下他不能裝不知道了。
這樣的事,他是萬萬不想插手的,當初和雲雁回約定的也是,若是雙方家庭都答應了,他這邊會順水推舟,行個方便。
但是,誰知道一個意外,令趙允初提前暴露了呢。
王妃哭訴,雁哥兒是官家的得力助手,小初是官家的親堂弟,這不只是公事,也是家事,他們兩個人攪在一起,官家你可千萬不能置之不理啊,一定要聯合起來,打壓這種不良風氣,讓他們迴歸正途。
仁宗因為早已答應過雲雁回,所以也不便倒戈,只想等雲雁回他們回來自行解決,自己中立觀望便可。於是,仁宗只好不停搪塞王妃。
王妃又怎麼肯善罷甘休呢?她在輩分上,還比仁宗大呢,加上不便透露自己知道真相,仁宗也不好意思太過分,便活生生被糾纏直到雲雁回他們回京。
更別提,趙允初離京的事被瞞了下來,王妃每次和仁宗、太后訴苦,都注意不叫其他人聽到,惹來了不少懷疑,搞得朝中風聲不少,都在猜測皇家又出了什麼么蛾子。
如今看到這一干被俘的、逃家的,全都氣血充足,面色紅潤,又叫仁宗怎能不心生怨念?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堂弟和雲雁回混久了,臉皮也厚起來了!
就在其他人茫然的茫然,忐忑的忐忑之中,雲雁回沉穩淡定,二話不說,一個大禮行下去,“官家容稟,小吏被俘期間,也無時無刻不在感念皇恩浩蕩。一想到官家在京中,將如何擔憂臣等的安危,就無比自責,為何如此不小心,落入歹人之手。在這樣的心情之下,只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浪費深入土族的機會,瞭解當地風情民生。經過身臨其境、嘔心瀝血……”
大家聽到他形容自己住在山上時也在感念什麼皇恩,演得很是情深,都覺得起雞皮疙瘩。
這個雁哥兒呢,也不知道是不是文化不太高,編寫平實的報道也就罷了,其他時候,造了很多生詞也就罷了,用起成語來,總是古古怪怪的。
仁宗:“……說重點。”
雲雁回麻利地從懷裡掏出一份奏疏,“寫了份奏疏,詳細說明了臣對當地土族的瞭解與建議。”
仁宗糾結地看著雲雁回,他還有一肚子的話沒說呢,也沒來得及教訓趙允初私自離京,害得他備受折磨……嗨呀,可是奏疏他也想看,現在接了,就不好意思痛快責備了啊!
雲雁回真誠地看著仁宗,叫仁宗愈發不好意思。
不管怎麼說,雲雁回人都被擄走了那麼危險,還在想著為國出力,也是很辛苦。仁宗很不好意思地咳嗽了一聲,給陳林使了個眼色,陳林便下去將奏疏接了過來。
仁宗接過來掃了兩眼,確認了是雲雁回認真寫的,然後正色道:“諸位愛卿都辛苦了,來日各自論功行賞。逐風和裁雲留下來,其他人回府吧。”
白玉堂仍是迷糊的呢,但是他想著,官家留這兩人,大概一個是要問一問奏疏,另一個是要教訓一下離京的事,這屬於皇家的事,看官家臉色已經平緩,應該還好。於是,白玉堂也就應了,準備回去給包拯報告一下。
其他人都離開之後,仁宗走下御座,用龍爪戳著趙允初的腦門,訓斥道:“到角落裡面壁去先!”
雲雁回安慰地看了趙允初一眼,他便灰溜溜走到角落裡,面朝牆壁反省去了。
仁宗則將奏疏仔細看了一遍,發現雲雁回這裡面主要提到了幾點,一個漢化的力度不夠,光是簡單向土族宣傳漢家文化,還不足以深入人心。甚至,當地的官府執行得也並不是很嚴格。
這一點,應當與土司制一樣,先選出一些有天賦的到漢家官學上學甚至當官,然後再由他們去傳播。最好,多建一些官學。
另外,之前朝廷還有一個行為,就是從相近的地方遷漢民來。但是,雲雁回到底當地發現,漢民過得其實很不好,一個是習慣不了環境,另一個就是容易被本地土族以多欺少。
雲雁回建議,直接從相鄰的兩湖之地,遷瑤民過去。兩湖,尤其是湖南有很多瑤人,也是習慣在山地生活的土族,但是很早就接受了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