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棉花糖的兔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7章 連環畫,大宋小吏。,拉棉花糖的兔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印刷術在宋朝才開始廣泛應用,在此之前,雖然有圖配文的形式,但是受制於種種條件,所以沒能孕育出成熟的連環畫。
而在此時,倒是有不少帶插圖的書,然而與連環畫還是有很大區別的,更不要提後來的漫畫。
因為之前的活字印刷,和後來印《東京日報》,朝廷甚至聯合了很多民間印刷坊,這樣才有足夠的生產力。
這也成為了雲雁回認為可以讓鄭凌,和他的同事們,在《東京日報》上連載連環畫的條件之一。
雲雁回給鄭凌說了一下這個設想,在雲雁回小的時候,各種小人書流行於市面,所以他非常生動地描繪了其畫面。
“我想這也是一件好事,量變才能引起質變,而想要量變,得先提供更多的需求。”雲雁回說道,“你可以和你的同僚們,合力來畫三國啊。”
三國題材特別受歡迎,這時候雖然沒有《三國演義》,但是民間那些說話藝人和書會先生創作了很多版本的三國故事,不乏寫得精彩的,完全可以拿來改編。
鄭凌聽得心動了,他從前創作的大多是插畫,偶有一些描繪佛經故事的壁畫,倒是與此有些相似,經驗能夠拿來借鑑。
而且雲雁回還提到,可以用一些簡單的分鏡,來更好地體現故事。這在鄭凌這個內行人聽來,的確是很令他想嘗試的。
鄭凌立時就點頭答應了,他如今在翰林圖畫院裡,算是青年畫家們的頭兒,有一定號召力。
“那就成了。”雲雁回在腦海中還思考出了一個完整的人物鏈,“你去找找,想改哪個本子,到時我們去書會找作者,要改編總得付版權費啊。”
鄭凌立刻開始回想該改哪一個故事了。
趙允初在一旁說道,“那不先改兒童故事嗎?”
“哎,小初很有想法啊。”雲雁回笑道,“以後肯定是可以的,但是為了一鳴驚人,還是選一個更有讀者基礎的故事嘛。”
鄭凌兀自思考他的改編物件去了。
……
一日義診結束,雲雁回去幫小寶他們把病歷什麼的搬了回去,問及在這裡過得怎麼樣。
“學到了很多東西呢。”小寶頗為開心地道,“最可貴的是,先生們皆不藏私。對了,雁哥,你知道嗎?這裡有樣東西很有意思,是給我們練習針灸的。”
小寶指著他們上課的教室說道:“先生們發明了兩個銅人,內灌水,以針刺之,倘若刺中了正確的穴位,就會流水,反之,則不會流水。”
雲雁回總感覺自己在現代的電視劇裡看過類似的玩意兒,沒想到是太醫局發明出來的,太醫正果然是個想搞事情的人啊。
“那我給你們捐獻一些銅人,一共才兩具,上課都不夠。”雲雁回說道,“又不能天天拿著別武學、律學什麼的學生來亂刺。”
“亂針灸可是會出大事的,”小寶無奈地道,又笑開了,“雁哥你真好。”
雲雁回總覺得自己像那種給學校捐東西,好給子女開後門的土豪,很可惜這是皇家開辦的,不然他可能會捐個宿舍樓。
——太醫局的校舍實在是太少了,小寶他們宿舍都又加了一個學生,雲雁回懷疑再多招一些人,就該住不下了。
杜攸也來見了雲雁回,白日一直在忙著義診,都沒時間和他打招呼,這會兒趕緊感謝了一下。
《東京日報》的記者今日採訪過他了,還交流了一下如何打軟廣告,約定好到時候會把稿子給他看一下有沒有不滿意的地方。
尋常單位,哪裡能有這個面子啊。要知道人家《東京日報》的記者,不是御史就是翰林,你還敢要求人家給你審稿?簡直狗膽包天。
好多單位在接待的時候,還特別小心翼翼呢,但凡記者多看幾眼,就會打聽一下,“您本職是御史還是翰林啊?”
——誰不知道御史每個月有參本任務的啊,雖說日報的記者任務量會適當減少,但是也擋不住這些御史採訪的時候順便看看有沒有可以參的啊。
更何況,現在已經有風聲傳出來了。那就是,剛開始創辦時,日報是以歌頌頌德為主,一般□□不會往外報。
但是,現在宮裡有訊息稱,官家覺得要多一點形式,可以適當地曝光一下嘛,發揮一下監督職責啊。
這可不得了,如果真的確定了《東京日報》可以進行負面曝光,那麼他們的地位會無形中更為上升一大截,對於各個衙門也是很大的壓力。
尤其是基層衙門的,要事重事無疑不會曝光,能曝光的也就是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