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棉花糖的兔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0章 以曲演戲,大宋小吏。,拉棉花糖的兔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張山人的話讓雲雁回對那個澤州來的民間藝人很感興趣,他是很喜歡汴京各種民間藝術的,從穿越以後,住在大相國寺起就一直接觸,並由衷地敬佩那些藝人。
而像張山人這樣的頂尖藝人,幾乎都各有自己的驚人之處,既然張山人說在那人身上看到了年輕的自己,雲雁回自然想,至少與那人見見面,瞭解一下。
既然雲雁回答應,張山人便帶他去見那人。
“年紀不大,二十來歲,姓孔,孔寄。”張山人給雲雁回介紹,“他那班子說是班子,其實為了上京,散得只剩下三四個人了。如今,住在九山書會的地方。”
雲雁回還挺詫異的,“他入京短短時日,就已經加入書會了?”
書會,乃是流行於民間藝人中的一種組織。因為這時候的說話、雜劇等藝術廣泛,所以應運而生這樣的組織。
書會中的書會先生,都是一些有文采的藝人,如張山人這樣,或是沒有功名、不得志的文人,市場上大部分話本的文字都出自他們之手。
要叫雲雁回來理解,這和現代的行業協會差不多。
而這種地方,吸納新成員也是有一定要求的。
九山書會算是汴京最大、最有影響力的書會,這個孔寄能夠這麼快地加入書會,還能住在書會的地方,想來絕對不止是張山人的欣賞起到用處。
九山書會有個長租的地方,是給成員們活動用的,孔寄就暫住在那裡,因為目前還沒有表演活動,所以當雲雁回和張山人去到那裡的時候,他和自己班裡的人都在。
雖未見面,但是知道孔寄一直沒開始表演,又讓雲雁回在心中勾勒了一下他的樣子。此人很有想法啊,可以說是有些潦倒了,卻不去接演出——他能讓人同意他住在書會,張山人又欣賞他,介紹幾個演出機會是絕無問題的吧,但是他卻寧肯在住處排練,也不去,果然是抱著一戰成名的想法。
在九山書會的根據地,雲雁回看到三個十四五歲的小娘子,還有一個二十多的年青人,長得只能說是端正而已,正在一句一句教小娘子們唱詞內容,想必就是孔寄了。
“孔先生,”張山人喊了一聲,孔寄便抬起頭來,張山人一笑,“你想見的人,我帶來了。”
孔寄看到雲雁回,便精神一振,叫三個小姑娘尋他處自己練去,自己走了上來,唱個喏,彬彬有禮,“不知雲先生光臨,寄居客處,招待不周,失禮了。”
迄今為止,同雲雁回關係好的,都叫他雁哥兒,同他不熟識或不瞭解他的,多因他年少,稱呼小郎君之類。
也就沈括和孔寄不大一樣,沈括叫雲雁回雲郎,孔寄尊稱雲先生,二者有異曲同工之處。
而聽張山人的稱呼,也知道張山人對孔寄也很推崇了,雲雁回十分客氣地回禮了,也稱他為孔先生。
孔寄請他們二人坐下,倒了茶水來,“粗茶一盞,還望見諒。”
張山人喝了一口茶水,態度非常隨意,“啊,早知道從雁哥兒那裡拿些茶了。”
雲雁回:“老哥,我那裡的拌花茶,有一半都是被你打搶走了啊!”
張山人詼諧地道:“富戶的茶,不打搶就是虧了。”他咳嗽兩聲,“咳咳,不說笑,孔先生,你同雁哥兒談正事吧。”
雲雁回微笑道:“願聞詳情。”
“從何說起呢……”孔寄低頭想了一下,緩緩道,“三個月前,我還待在陽阿,在那裡,我的班子只是可以餬口罷了。”
“陽阿的曲藝很出名,能在陽阿立足,便很不一般了。”雲雁回誠懇地道。
孔寄笑了一下,沒說什麼,“幼時學藝,家師曾經為我算過一課,告訴我,我五十歲技藝可大成,那時進京,定能名傳天下。但是那之前進京,只會折戟沉沙。”
雲雁回想說些什麼,但還是閉嘴了,好吧,只許他師父算卦神,不許別人的師父算卦也神嗎?姑且認為孔寄的師父也有真本事吧。
孔寄又道:“但是三個月前,我為我班子裡的人算卦時,察覺到不對,又為自己也起了一課,卻發現我的時機已經提前成熟了。所以,我不顧反對,上京來了。”
雲雁回瞪大了眼睛看著他。
孔寄苦笑道:“我知道,你可能不會信,但是,我來了汴京之後,再三探問,又算了卦,真的覺得,你就是我的命中貴人。若是你不肯幫我,大概,我還是得等到五十歲了。”
“我信你啊!”雲雁回笑著說,“就算你沒算卦,也該知道我能幫你才對啊,滿汴京的藝人都知道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