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棉花糖的兔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1章 冠而加字,大宋小吏。,拉棉花糖的兔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完全不知道孔寄這是為什麼,當他們遇到這前所未有的心胸寬廣之人,反而懷疑其後面是不是有什麼蹊蹺了。

面對這些質疑,孔寄引用了雲雁回的話,他們的大老闆,可是官家!

千言萬語,盡在其中。

這下子沒人懷疑了,恨不得立刻跑到蒲關澤拜師,生怕晚了一步拜不上。

孔寄這項創舉直到很多年後還為人津津樂道,他創造了汴戲,更廣收弟子,傳授絕技,從無絲毫保留,令人讚歎。

在這之後幾十年,汴京曲藝圈幾乎是呈井噴式,湧現了大量經典劇目,並輻射全國,無數才華橫溢的藝人從中汲取精髓,演化出各路地方戲曲。汴戲,真正成了百戲之祖!

……

再說雲雁回的冠禮,瞭然卜筮之後,將日期定在次年開年後。

這冠禮,在現今不少地區,都不是很隆重了,連賓客都不邀請。還有一些低調的人家,也不會大張旗鼓地辦,覺得這是自家屋裡的事情。

但云雁回的冠禮呢,就不得不操辦一下了。這是鄭苠和鄭蘋交流過的建議,冠禮是漢族的傳統禮節,雲雁回是苗漢混血,他爹是苗族人,因此在某方面來說,這個冠禮必須要辦,還得是大辦。

因父族是苗族,沒得男性宗親長輩能夠幫忙完成儀式,雲雁回的冠禮便仍舊由鄭家愉快地承包了。鄭苠還想給雲雁回做正賓來著,沒能成。

年底包拯就正式成了副相,他主動申請,來做正賓。無論從德行還是社會地位上來說,包拯擔任正賓,都沒得說。本來他若是沒申請,雲雁回是想請八王爺的,這位也很德高望重。

這從旁協助正賓為冠者加冠的贊者,毫無疑問,由趙允初擔任。

另外,有司三人,則由小寶、鄭凌、沈括擔任,職責也是從旁協助,端端盤子什麼的。

鄭家子弟眾多,舉辦冠禮是得心應手的,有他們打點,一點也不用費心。在冠禮之期前,還有人來給雲雁回講解當天的環節、走位什麼的。

正賓、贊者、有司等人員,同雲雁回一樣,提前一天便住到了鄭家來。

這冠禮非但要占卜好日期,連時間也要占卜好。

到了時日,鄭家將加冠所用的器物都準備好,雲雁回也沐浴更衣,迎接賓客。這一日,鄭家人自不必說,很多雲雁回的好友也來觀禮了,甚至陳林也奉命前來觀禮了。

這證明鄭苠琢磨得沒錯,雲雁回的冠禮的確該大半。而且官家派人來觀禮,也說明日後別人不可拿雲雁回的血統說事——當然了,現在也沒人敢說,介意過他血統的人正幫他辦冠禮呢。

待到冠禮開始,首先是由趙允初為雲雁回梳頭。

雲雁回還好,就是覺得趙允初的手有點抖,於是光明正大伸手拍了拍趙允初。趙允初一下跟受驚了似的,一顫,便扯了雲雁回的頭髮一下。

雲雁回往後仰了一下,看到一旁的親友都面露緊張,趕緊自己用手撐住,小聲說道:“你給我穩住了,緊張什麼啊!”

“疼嗎?疼啊?”趙允初快哭了,“我就是……緊張……”也怪鄭家把冠禮辦得比較隆重,樣樣按照古禮來,趙允初也沒啥經驗。

雲雁回:“……你別梳就是了!”

也就趙允初實誠,這就是個象徵性的禮儀,趙允初還認認真真給他梳頭髮呢。

這贊者梳了頭髮後,正賓會進行三次加冠,按照古禮,第一次加緇布冠,第二次是皮弁,第三次則是爵弁。

包拯從鄭凌捧著的托盤裡接過緇布冠,為雲雁回加冠,並唸誦祝詞:“令月吉日,始加元服,棄爾幼字,順爾成德……”

如是三加之後,要祝酒取字。

禮記說“幼名,冠字”,男子二十歲之後,便冠而加字,朋友們便不再稱呼其名,而是稱呼字了。這起字也有種種講究,一般名與字之間有關聯,互相表裡。

包拯受邀做正賓,自然早有準備,他為雲雁回取表字,乃是“逐風”二字。

雲雁回瞥見鄭蘋面上,竟有幾分釋然。

雲雁回這個名字,是因當年雲父一去不回,鄭蘋日夜盼望鴻雁寄回書,因此取名。

包拯取字為“逐風”,則一改其異象,成了雲雁逐風,整個名字變得昂然向上,有積極進取之意,姓、名、字之間極為貼合。

加冠取字之後,雲雁回便正式成人了,給各位親朋好友見禮,從此大家可以逐風相稱。

雲雁回拜見鄭蘋時,鄭蘋便撫著他的腦袋,難得掉淚了,“古人說加冠成人,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女生小說相關閱讀More+

轉生成猛禽後我啥都吃

塔黃花開

是貓逼我辭職的

花彩雀鶯

首長九代單傳,我一胎六寶打破了

最愛燒洋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