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81部分,三國之我乃劉備,撲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立即有人叫了起來,大聲說道:“你們袁家官大,可我家明公官也不小,前不久剛剛還被天子拜為太尉封了楚侯,同樣掌管著兵馬大權。再說,袁熙何人,他袁紹大將軍再威風如何自己不來。卻把自己小子叫來糊弄群雄?”
袁熙臉一陣紅,一陣白。他本xìng脆弱,被眾人說著,不由退後三步。更不敢跟眼前的並世英雄曹cāo、劉備站在一起。他額頭上汗水淋漓,手指摳著手心,卻幾乎刺出血來,終不知道該把手往哪裡放,把眼睛如何面對天下諸侯。
袁熙前來會盟諸侯。卻也是他不情願的。
就在一道詔書送到袁紹案前,身為大將軍的袁紹,卻是拿不定主意。他並沒想到別的,只是恨不成聲。罵道:“袁術小兒,我尚未怎麼著你卻得了一方玉璽就想南面稱帝了。著實可恨!”以袁紹身份,乃是其兄。兄長尚未乾成大事,他卻急著冒尖兒,袁紹如何忍得。他跟袁術雖是同父異母的兄弟,到底意見不和,一個北連公孫瓚,一個南連劉表,以致反目成仇。眼見袁術以身試禍,袁紹除了恨、嫉妒,沒有想到別的,但要不要應詔討伐袁術,卻也頗為躊躇。…;
謀士許攸以為不可,說天子被曹cāo控制,我等聽詔,只不過是聽曹cāo的,以大將軍身份卻去聽一個行車騎將軍的命令,讓外人聽來豈不是笑話。一語刺中袁紹軟肋。在曹cāo未發跡之前,他也只不過是袁紹所表的東郡太守,要不是他派曹cāo去東郡平亂,焉能有今天的地位?現在他倒好,他挾持了皇帝去,卻以皇帝來威脅我,這口氣如何忍受。許攸進一步說道:“若趁曹cāo討伐袁術之機,襲擾其後,將天子接到冀州,到時他曹cāo不就要聽命於大將軍你嗎?”。袁紹一聽,切中心機,哈哈大笑,甚是滿意。
別駕田豐卻以為不可,言道:“天子雖為曹cāo挾持,但不管如何,袁術妄敢稱帝那就是死罪,就算天子不出詔書討伐,天下諸侯理應共討伐之!再說,奉天子之詔乃為臣之道,豈可以一時義氣而抗旨不遵?”
田豐的話雖然說得十分嚴厲,但袁紹也是無可厚非。只是心裡惡狠狠的,不愛聽他的激烈之語,目視田豐不言。旁邊謀士沮授趕緊緩解氣氛,道:“袁術以身試禍,膽敢行之事,袁公身為天子大臣豈可坐視不管?只是,袁公身務繁忙又要對付叛逆公孫瓚、張燕之徒,自然不好脫身親自應詔。不如袁公選一愛子代為前去,也不失為臣之道。”
袁紹心有圖謀,雖然不愛聽他言語中的‘’二字,但亦不能責備他。目下即已別無他法,只得按照沮授的意思,在三子選擇代行之人。袁紹有三子,長袁譚,為人剛硬,脾氣暴躁;兒子袁熙,xìng格脆弱,亦懼;小子袁尚,長相俊美,袁紹最喜。其長子袁譚,此刻被委任青州刺史,守平原,自然不能輕易脫身;三子袁尚,要留身邊侍奉,不願讓他在外受苦;三子袁熙雖然身無軍務,但xìng格脆弱,就怕他在群雄面前丟了自己的面子。可選來選去,唯有三子可代。袁紹無法,只得交與他兩萬人馬,代替他此行。只是,臨走前反覆交代,不要讓他丟了袁家的面子。然而,很顯然,此刻袁熙聽到群雄之言,沒面目再見,更何遑與眾英雄爭個高低了。
隨他而來的除了袁熙的親信呂尚、呂曠二位兄弟,還有將軍張郃、高覽。
張郃見袁熙挪步往後,失了袁紹之威,不禁很是氣憤,替袁熙爭議:“俗話說百足之蟲死而尚且不僵,袁大將軍還在呢,你們就不把袁家放在眼裡了?袁熙乃袁大將軍二公子,如何代他不得?至於盟主一位,卻也非我袁家稀罕。更何況在場的曹cāo、劉備,皆當世英雄,我等不爭也罷。”張郃的一番話說的鏗鏘肺腑,只讓眾人一時間都是屏息不語。
劉備看了張郃一眼,只見這位將軍兩眼如炬,氣勢雄渾,不覺好奇,不知此人是袁紹帳下哪位將軍?
突然只聽曹cāo轟然而笑,道:“這位將軍膽氣俱佳,曹某佩服得緊!不知將軍如何稱呼?”張郃見曹cāo發問,卻也不卑不亢,走前兩步,拱手道:“鄙人乃袁大將軍帳下小將張郃。”哦,怪不得。劉備暗暗點頭,不由多看了他兩眼。曹cāo卻是點頭捋須,笑道:“早聞將軍大名,今rì一見果然名不虛傳,有空當找將軍指教一二。”張郃卻是道了聲不敢,退了回去。曹cāo回身捉住袁熙,把他往前面扯了兩步,笑道:“公子手心如何滿是大汗,想是天氣太熱了吧?不少字”袁熙一聽,諾諾點頭,還想往後靠。眾人見他這樣子,都是不由莞爾,但懼著袁家四世三公的聲望,才沒放肆。(未完待續……)……,
第四五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