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20部分,三國之我乃劉備,撲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徐庶道:“是不是不信,其實在先前我與他話的時候,我便已經隱隱猜測到了,只是我不願意相信而已。”
許褚唔了一聲,道:“事不宜遲,諸葛亮既然殺心已起,只怕徒留在此地無益,不若連夜逃出吧,也不枉了張將軍的一翻苦心。”
徐庶一聽,也覺得有理,便即點了點頭:“那好吧。”於是,兩條黑影先後從屋內跳了出,看看外面果然沒有留下伏兵,也即往北門一路奔。等到了北門的牆角,許褚將隨身帶著的鐵鉤一甩,也即與徐庶偷偷摸下了城。等到了城下數里之遠,兩條黑影方才停了下來。
徐庶向許褚拱,謝謝許褚的救命之恩,又讓許褚替他向劉備致以謝意。
許褚微微一愣,問道:“壯士你不跟我回嗎?”
徐庶笑道:“我有高堂老母要養,恕不能見丞相大人了。”
許褚的任務也只是保護徐庶,既然徐庶也已經脫離危險了,他的任務也達成了,他也不便強求,也便與徐庶分道揚鑣了。
那許褚回到大營後,將徐庶的事情給劉備了,劉備也覺可惜,但言:“人貴乎孝,徐元直這麼做是對的,無可厚非。”
許褚一聽,笑道:“人貴乎孝?這句話怎麼跟那諸葛亮所的一樣?”
劉備一聽,哈哈一笑:“天下大理無外乎這些,仲康你也不必大驚小怪。”
許褚接著又將張郃放他們一節了。劉備一聽,點了點頭,想到文聘曾跟他這張郃也曾放過他一次,看來,這人還真有點意思。劉備便道:“難得徐庶這句身在袁營心在漢,實在是妙。”
也不知道徐庶這句是不是後世偷來的,居然跟那句‘身在曹營心在漢’有異曲同工之妙,劉備想到這裡,又復哈哈而笑:“有意思,有意思!”
jīng彩推薦:
第六百五:諸葛亮襄鄉出兵
徐庶之事後,劉備與諸葛亮對峙於鄧縣,一直未有動靜。
直到這一天,遠在長安的鐘繇突然送來一封急書。
“漢中張魯突然拜其弟張衛為大將,帶領數萬大軍奇襲長安,幸好鍾繇將軍事先探知,這才避免一劫。不過鍾繇所守之長安本來人馬不多,又要震懾西涼等地叛賊,如今又為張衛所攻,只怕稍有不慎,關中危矣。為今之計,還請明公速派出援軍,以遏制張衛等叛賊的勢頭。”
滿寵一席話完,眾人皆是點頭稱是。
軍師將軍陳宮道:“派出援軍那是一定的,只是我等相距長安甚遠,只怕遠水難救近火。聽呂蒙將軍自擊殺衛固、範先等逆賊後,得河東軍士兩萬餘人,加上他所收編的張宜、張琰等山賊,加起來也有個四五萬人左右,如今長安危急,而呂蒙將軍所守之河東又與長安相不遠,不如且讓呂蒙將軍帶兵平叛,或可解一時之急。”
劉備一聽,覺得有理,還沒開口,就聽旁邊程昱道:“兩軍相爭,必有損傷。關中經過董卓、李傕、郭汜之亂後,早已殘破不堪。自鍾繇將軍鎮守長安,如今方得數年之安,到現在也才漸漸恢復了些人氣,四周避難之民盡皆迴歸舊土。百姓好不容易安定下來,若然再舉大軍征討,勢必引起關中百姓恐慌,於我等不利。”
“而張魯其人,原乃劉璋部下,其祖父張陵,先時學道鵠鳴山中,因受道者出五斗米,人稱米賊。張陵死後,其父張衡繼行其道。張衡死,張魯繼之。只因張魯之母好養生。有少容,兼挾鬼道,往來於益州牧劉焉家,這才讓張魯透過其母與劉焉搭上關係,得到他的信任。初平二年,劉焉任命他為督義司馬,與別部司馬張修帶兵同擊漢中太守蘇固。張修殺蘇固後,張魯又殺張修,奪其兵眾。後劉焉死,其子劉璋代立。劉璋以張魯不順從他的調遣為由。盡殺張魯母及其家室。又遣其將龐羲等人攻討張魯,為張魯所破。張魯因此割據漢中,阻斷漢庭。漢庭難以征討,唯貢獻而已。”
“雖然關中戰亂不休,而因其地北倚秦嶺,南屏大巴山,地勢險要,兵火難以殃及,故而得以發展。而張魯其人。與劉璋一樣,素無大志,只想因山而守,故而一直囚居漢中。據某看。他這次突然發兵,縱然佔領長安,也必不能守。兵法有言,軍爭為利。而他此舉非但不能獲利。唯徒耗兵員,又將獲罪於明公,得一大敵。實在不智。若某猜得沒錯,張魯之所以突然發兵,無非是為他人所蠱惑。”
“所以來,他之出兵,心志必然不堅,是可也。再者,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善之善者也。明公不若一面讓呂蒙從河東發兵,但不過河,一面又揚言要增兵長安,給張魯造成壓力,一面則派出使者,跟張魯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