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61部分,三國之我乃劉備,撲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開那樣玩笑,居然將大人你的馬讓人先牽了回來。當時我只看到馬卻沒看到大人你回來,還覺奇怪呢。誰知大人你卻被劉使君紮紮實實給糊弄了一通,不但在大人你回到議事廳前把事情都議完了,而且還害得大人你這麼長的路一個人走了回來大人也做得對,像劉使君這樣對待大人你,大人你也是該給他點臉色瞧瞧,不然卻讓劉使君小瞧了大人你了。”
張昭平時最是討厭下人議論事的,但他今天心情難得好起來,也就耐著性子聽了下去。及至他聽他說到劉備的壞話,不覺將茶盞一放,嚴聲說道:“不要胡說我既然替劉使君辦事,又怎可給他眼色看?”下人看到張昭的臉色一暗,本不欲繼續說下去了,但還是捺不住好奇心,繼續道:“大人既然不想給劉使君眼色看,那為何劉使君每每派人過來請大人到議事廳議事,大人你卻高興時去一次,不高興時卻是去也不去?”
張昭聽他一說,不覺捋須笑道:“這事是我做的不對,但我這樣做還不是為了劉使君?”
“為了他?”下人實在想不通了。“對”張昭點了點頭,說道:“我固然知道劉使君那次戲弄於我,卻也不過是一時貪玩罷了,就像我……”就像他剛才偶爾興起,著石擲樹,張昭沒有說這個,繼續說道,“說到底,劉使君也只不過我是跟我偶爾開開玩笑,我何能往心裡去?只是,他這種玩笑雖然可以開開,但就怕他戲弄我一次後,覺得好玩,又去戲弄他人。我倒是沒事,可要是他人一怒而起,那便如何?如此讓天下人聽見,豈不是止了那些志士的進取之心?這樣一來,也就壞了他劉使君的名聲了。我既能看見這其中危害,怎可不加制止?”
下人聽得皺起眉頭:“可大人你也沒有上書規勸過劉使君,就一味的躲在家裡,只怕劉使君對大人的這片好意卻是無法明白呢。”
張昭呵呵一笑,說道:“如果他是一個賢君,一個敬愛人才的君子,那他就會明白我的苦心。我不上書規勸,正是等著他來向我道歉呢。只要他來了,那麼我的‘不規勸’也勝似‘規勸’了。到時,劉使君知過能改、禮賢下士的名譽,也就會隨著這事而傳遍天下。如此一來,縱然是一時誤會,我也甘心如此了。”
下人一聽,也對張昭的高潔很是佩服,只是他還有點不明白:“可是,先前日子劉使君他自己也過來了兩次,大人你都沒見,卻又是為何?”張昭捋須道:“這你不懂了吧?我這樣做,正是告誡他這種事今後少做,也讓他長長記性,如此灰心了幾次後,他還能來,那就是他真正感到自己錯了的時候了。”
“可是,劉使君兩次都來過了,也都被大人你拒而不見。這些日子都過去了,劉使君他還會再來嗎?”。下人不禁擔心的問道。“會的”張昭很是有信心的捋須而言,因為他此刻腦海裡回憶起的,卻是去年時,劉備彈鋏而歌,親自請他回彭城的一幕。劉備尚且能彈鋏以求賢士,那就證明他是一個愛才的人,一往不行,二往不行,三往才是真正考驗他的時候。張昭也相信,劉備他一定會來的
張昭想到這裡,沒有再開口,看到案上寫到一半的書札,突然靈感來了,也就著筆繼續完善。下人得到回答,也就不敢再打擾張昭了,趕緊不語,退在了一旁。恰在這時,門外一下人走進,呈上一封投刺,稟報道:“大人劉使君率同糜別駕、張治中、陳軍師登門求見”
立在張昭案邊的下人一聽,不由對張昭的判斷力深感佩服,趕緊接過投刺,心想這次張大人無論如何要見劉備了。卻見張昭聽他一說,只是鼻子裡微微一哼,繼續寫著手上的東西,並沒理會。送刺來的下人看了旁邊那人一眼,不明白張大人到底有沒有聽見?旁邊那人眉毛一皺,深知張大人的脾氣,知道張大人寫東西時,那外人可千萬不能打擾他的,所以也只是遙遙頭,讓他再等一會。
稍立了一時,張昭落筆寫下最後一個字,仔細再遍閱了遍,滿意的將筆放下,然後讓旁邊下人將書札捲起,吩咐道:“今日天寒,我這裡也沒有爐火讓他們暖身子,就將這個交給劉使君,再讓他們先回去吧。”那人接過書札,也就趕緊送了出去。
站在門外的劉備,看看身邊都帶來了張紘、糜竺還有陳宮,想到這副華麗陣容,又在大雪天登門求見,這次,他張昭無論如何也要開門相見了吧?他先前兩次前來,都是被張昭拒而不見,失敗而回,不免有點氣憤。但他事後仔細想想,自己當日對張昭的戲弄實在太過份了,怪不得他老人家這麼動怒。更何況,他也明白,自己此刻是事業未竟,怎可輕易得罪像張昭這樣的賢人,不然傳出去,豈不寒了天下士人的心?於是他總結了上兩次的教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