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2部分,三國之我乃劉備,撲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張英、樊能看來,先前他們早就知道劉繇這次請劉備來不是吃飯的,而是深藏殺機的。可劉備進去後,不但平安的出來了,還帶出了太史慈,他們就不幹了,肯定是劉繇被人矇蔽了。他們於是立即將劉備的去路阻擋了,並負責的告訴劉備,要想出去,再等等,我們回去請示領導。
再等個屁就是太史慈也看出了危險,他雖然在劉繇手上辦事,但劉繇既然不待見他,把他隨手送給了劉備,他可以不為劉備出賣領導,但為了劉備這個朋友,他只得選擇得罪領導。
劉備也是著急了,本來所有環節都解決了,就差這一步了,出城就萬事大吉了,突然出城的道被攔住了,劉備自然心急。不過也不用劉備發話,趙牛也知道形勢緊急,二話不說,帶了十數騎衝上去就幹。
面對如此尷尬局面,太史慈自然沒時間選擇了,幹吧
幹了也不會有愧疚,劉繇既然將我送給了劉備,我從此就是劉備的人了。為劉備辦事,沒有什麼愧疚
就這樣,劉備在太史慈和趙牛的保護下,直殺出城去。就是劉繇還想派出人馬來追,已經不及了,因為不用他們來追,劉備的數萬大軍已經直逼曲阿,將曲阿城圍了起來。
劉備來之前,的確只帶了十數騎,何以突然來了這麼多人馬?
陳宮,陳宮為了以備後慮,安排了這一幕。
劉備狼狽的出城,看到自己的軍隊就在城外,心裡也著實暖了許多,再見到陳宮,內在的歡愉就更不必說了。
劉備回到大營,這才認真看了太史慈一眼,牽著太史慈的衣袖,叫了聲:“子義”問他,“還記得去年臨淄城外別時一幕麼?”
太史慈無語先咽,回想起從前,歷歷在目。有些事,是不能忘記的
太史慈將身上包裹取下,解開,拿出了一件衣服。
去年時,在臨淄城外小山上,太史慈追殺張輳АR灰沽苡輳�乩春螅�チ蘇抨',但太史慈衣服被淋溼,劉備將自己外衣脫給了他。
太史慈現在拿出的就是當時的那一件衣服。
劉備摩擦著衣服,也是哽咽無語。他回身,立即讓人也取來了一個包裹。包裹很嚴實,就是劉備過小沛時,讓趙雲回彭城押送呂布家小時順便讓他從甘倩手上取來的。劉備一直記著當初臨別時自己所說過的那句話:“子義,你的鎧甲我等你來取”所以來之前,他已經準備好了。
現在,就是他們相別一年後,劉備兌現他自己諾言的時候。
行必果,言必諾
他兩都做到了。雖然太史慈沒有說這句話,但他在聽了他那句話後,他就點了頭。點頭不是白點的,起碼,自跟劉備分別後,他心裡一直記著這個事,一直儲存著劉備的這件衣服,直到跟劉備相見的這一天。
劉備在殺出曲阿城後,他的機會來了,他已經找到了藉口。在接下來的日子,他的口頭禪就是討伐二字了。對於自己的“誠懇”卻換來了劉繇猙獰的回報,劉備足以相信這個強大的理由能夠給他這次行動,合理進攻曲阿得到一個很好的解釋。
既然大軍已經在城外,接下來的事就好辦多了。
劉備先是口誅,再是以武力逼宮,造了聲勢後,就是攻城了。但就在他準備攻城時,他見到了一個人,那個人勸止劉備,讓劉備不要硬來,只需一紙書就夠了。劉備聽了他的話,一紙書後,曲阿城的劉繇,終於答應無條件投降,納獻曲阿城。
第三百三六:劉正禮被迫納城
第三百三六:劉正禮被迫納城,到網址
第三百三七:勸許貢陸遜送吳郡
第三百三七:勸許貢陸遜送吳郡
諸葛瑾,字子瑜。琅邪陽都人也。
某年,孫權之時,當庭牽出一頭驢子。這沒什麼奇怪,但孫權這人似乎很會惡搞,看到諸葛瑾兒子諸葛恪在場,他立即讓人提了四個字,“諸葛子瑜”,貼在驢子面上。大家知道,驢子的臉面比較長,而諸葛瑾先生恰好符合這個要求,自然成了孫權開涮的物件。當然,諸葛恪很是聰明,當即請益二字,在“諸葛子瑜”後面加上“之驢”。結果,座上的人都笑了,孫權就把這頭驢子賜給了他。
身為這次被惡搞的物件,諸葛瑾沒有辜負孫權的形象比喻,臉面的確長得特長,但這也並不妨礙他的才學。他少遊京師,治毛詩、尚書、左氏春秋。在黃巾大亂的時候,他和許多文人士大夫以及無數愛好和平的難民一樣,為了躲避戰火,不得不離開故土,遠遊他方。
在那個動亂的大時代,中原一片混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