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3部分,三國之我乃劉備,撲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劉備發飆,別說孫策,就是周瑜聽著也臉紅。
對於“滅門”“屠殺”這種光榮的事,孫策的確是做過的,而且屢做不爽。
他的習慣,一但攻下一座城池,為了取得地方百姓之心,首先,他就要拿地方上的豪強開刀。而且,他這一刀舉下去,就是滿門、全族。最多殺一次,就達到數千人之多不殺光,把人家滅了種,他是絕對不放心的。
當然,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當時的地方豪強兼併土地嚴重,為霸一方,魚肉百姓,孫策這時候能把他們拎出來殺頭,的確是大快人心的事,也難怪會得到百姓的支援。只是,他這種過激的行動,不但演繹了一幕幕人間慘劇,將那些不該殺的殺了,也更加加劇了豪強對孫策的仇視,以及矛盾的進一步激化。後來,孫權當權時雖然改變了策略,與地方豪強結好,但就是孫策留下的這個心結,卻始終未能解開,以致東吳的滅亡,與此事也是有著直接的聯絡的。
有因,必有果。
當然,孫策在屠殺地方豪強時,並沒有考慮到這些後果,他只簡單的以為只要到一個地方,拉幾個豪強試試刀,那麼一切問題也就解決了,他們就會乖乖馴服了。
敢不服,滅你門,誅你族
這是孫策唯一的信條,也是他對付這些地頭蛇的最終處理程式。
只是他不會知道,也不會想到,他在做著這些壯舉的同時,也帶來了豪強們的憤怒,和孫策嗜殺的惡名。
孫策,此時聽到劉備不點名式的指責,臉裡雖然紅了,但心裡更多的是憤怒。
我殺不殺人管你屁事我殺的是豪強,而不是百姓你敢指責我?
孫策還是強忍下來了,因為他也有發飆的資本。
孫策聽到劉備的話後,哼哼一笑,說道:“要提到這‘仁’之一字,這天下莫不知劉玄德你的壯舉,更沒人能夠比得過你。我聽說,玄德在徐州時,受陶故使君之託,三讓之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