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9部分,三國之我乃劉備,撲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軍感興趣麼?要不給你看看?”
劉備故意提‘臨朐城’三字,便是要看他有什麼反應,誰知麴義也只淡然一笑:“不必啦,玄德既然感興趣那就好好收藏。”
劉備只覺奇怪,想這人當真深藏不露,便是他自己使人乾的事,事後卻一點也不從臉上透露出半點訊息。
劉備也不多想,便即將鐵牌重新放入袖子,然後再欲要整衣敬酒。不想,門外一人不請自到。
只見那人一路有說有笑,只先把攔在他身前的那個守門吏說得半句話也無,然後在那守門吏半迷糊間,便是轉身登上了大堂。
他一上來,便是翹舌笑道:“玄德老傢伙,你春風得意了就忘了我這貧賤故友麼?”
堂上之人盡皆一愣,誰也不認識他是誰,便是把目光齊齊投向劉備。
劉備舉眼望去,只見這人一副矮矮胖胖冬瓜樣,身上搭了件粗布汙泥衣,披頭散髮、敞胸露臍,左手提著一口青竹酒筒,右手拿著一張又破又爛又髒的大蒲團扇子,正輕搖漫步的向自己走來。
劉備一愣:“他認得我麼,我怎麼對他一點印象也沒有?”
那人一進門,看到滿桌的酒席,咋了咋舌頭,便即伸手從劉備碗裡拿了整隻雞,然後徑直坐在劉備身邊,也不跟劉備說話,先自伸嘴撕咬了起來。一面吃著,一面則把自帶的青竹酒筒的塞子拔開,自顧自的仰脖子飲起酒來,只不把眾人放在眼裡。
劉備見這人既然能叫得出自己的名字,那麼當是互識的,便也不打話,只管他盡情吃著。
只心裡一時疑竇叢生,想著自己問他姓名也不好,不問他姓名也不好,只暗暗問自己:“這人是誰?”
首發
第百二十:怪人
眾人的目光本來都挪到了劉備身上,只等劉備發話,他們也好互相標榜標榜。可劉備半天也不說話,只讓他們越發的覺得奇怪,只得乾癟著嘴巴半天也不說話。
孔融和孫觀都是劉備請來助拳的,麴義和易莫又是降將,一個孫從本是主人,只被劉備搶了風頭,所以劉備不開口,他也不好開口。
就這樣,咕咚咕咚,兩口酒經過了那粗布爛裳人的咽喉再落到他的滾圓肚子裡,然後緩緩發出清泉激流般的響聲,直到淹沒,終於沉寂。自始至終,如同演奏了一首天籟之曲。這‘曲’停後,不說是近坐的劉備,就連遠坐的眾人,喉嚨裡接著終於傳來了一聲又一聲的‘咕’、‘咕’聲。
劉備的臉上一燥,趕緊別過頭,心想:“如果我不開口,只怕眾人也是滿腹心思,要是都不說話,難不成這麼多人靜候下來只饞他一人大口吃雞大口喝酒麼?”
正想著要說些什麼,耳邊只聽孔融突然哈哈大笑起來:“老夫畢生所求,但願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今日這位君子酒量酣暢,不知可否移足跟老夫一飲?”
那人一聽,將酒停了,將雞放回碗裡,抓起蒲團扇,站了起來,徑直走到孔融面前。躺胸露腹,開口就說:“這位想必就是‘小時了了,大未必佳’,二十世祖上跟李家老子攀上師徒之緣的孔融孔北海了?”
這話雖然顛倒,但‘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倒是小時候孔融的傑作。
那年孔融隨父親到洛陽去。當時,著名計程車大夫李膺也住在京城,如果不是名士或他的親戚,守門的人一般是不通報的。孔融只有十歲,想看看李膺是個什麼樣的人,就登門拜訪。他對守門人說:“我是李膺的親戚。”守門人通報後,李膺接見了他。李膺問他說:“請問你和我有什麼親戚關係呢?”孔融回答道:“從前我的祖先孔子和你家的祖先老子有師資之尊,因此,我和你也是世交呀!”後來中大夫陳韙來到李膺府第,賓客把這件事情告訴他,他卻不以為然地說:“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孔融聽後立即回答:“想君小時,必當了了。”陳韙當時愣是被牴觸得無話可說,以致一時傳為士林美談。
孔融聽他此刻說來,不禁豪氣徒增,心裡一高興,指而言道:“想君小時,必非了了。”
那人只搖頭笑道:“非也非也,我若小時非了了,現在必當大佳也!”
孔融只一愣,想我那時只因為陳韙說我‘你小時候聰明,長大以後就不一定聰明瞭’,所以我才用了‘那麼你小時候一定很聰明’來回他。可這時因為自己一時高興,所以隨口用了什麼‘想你小時候必定不聰明’這樣的話來顯擺他。雖然自己口出好意,而若不聯絡起那時的情境,那麼就是罵人的話了。
孔融想到這裡,耳根一燥,舉起的酒盞,就此放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