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蕩邪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千六百八十章 報道(下),超級醫生在都市,浪蕩邪少,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那些運氣不好,落到這位葉醫生手裡的病人才是最要遭殃的啊。
目送著葉修轉身離去,人事辦公事的工作人員眼裡露出了一抹悲天憫人的神色,搖頭無奈地嘆息了起來。
…………………………
華夏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的中醫內科主任叫潘曉明,現年五十六歲,從華夏中醫藥大學研究生畢業後進入了附屬醫院工作,到今年剛好是三十年整。
潘曉明是華夏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根正苗紅的中醫藥大學系老醫生,在他的身上,有一股濃重的中醫藥大學的氣質,不論是他的工作作風,還是平時的為人處世,言談舉止,都透著很重的中醫藥大學的味道。
務實!求是!
這四個字的華夏中醫藥大學校訓,在潘曉明向上非常明顯。
正是憑藉著務實,求是的這種精神,潘曉明在這三十多年間,從一個初出茅廬的畢業生,成為了一個在中醫內科領域頗有名氣的骨幹專家,同時也成為了附屬醫院中醫內科的主任。
在接到人事辦公室那邊打來的電話,告訴他增聘了一名內科醫生的時候他是很開心的,作為附屬醫院最火的一個科室,中醫內科目前的工作壓力和強度已經嚴重超標了,他也已經不止一次向醫院領導要求增加醫生進來了,現在聽到有人進來,他自然開心。
但當他聽到人事公室那邊告訴他進來的是一個三十歲還不到的年輕醫生的時候,他的心情一下子便打了個大大的折扣。
從事中醫內科工作這麼多年,他太清楚一箇中醫內科醫生的成長是多麼需要時間積累,西醫的醫生也同樣需要時間的積累,但是相對而言,西醫有一套已經比較成熟的治療體系和方案,以及有比較方便而嚴格的檢查裝置,所以西醫的年輕醫生上手會比較快。
但即便是比較快的西醫,一般一個醫生從醫學院畢業到完成規培輪轉,到住院醫,再到主治也需要四五年的時間。
而中醫,尤其是中醫內科,更是非常需要依憑個人經驗的,中醫透過望聞問
切,快速看診病人的病情,然後給病人開藥,所有這一切,每一個過程和細節,都需要豐富的經驗和積累。
一般而言,一箇中醫內科的醫生要獨挑大樑,能夠放心地獨立完成對病人的診治,起碼都要三十歲以後。
要是悟性差一點,天賦差一點,可能還要到三十五歲以後……
他潘曉明當初從中醫藥大學畢業的時候,也算是比較頂尖,比較優秀的,但也是到三十二歲之後,才算是慢慢開始挑起大梁,獨立診治病人。
現在醫院招來一個年紀才三十歲不到的年輕人,能夠有什麼本事?
這不是招來了一個過來學東西的住院醫麼……
現在他想要招的,可不是這種過來學東西的住院醫啊……
他現在急需要的是能夠獨擋一面的,能夠幫助整個科室緩解壓力的優秀醫生啊!
住院醫和實習醫生,他們科室現在一點也不缺乏,每年都有不少的中醫藥大學畢業的學生,以及其他中醫類大學或者專業畢業的學生過來實習和應聘的……
當然,從長遠來看,住院醫慢慢培養,只要培養起來,將來總有一天也是會成為精英和骨幹的,但問題是,遠水救不了近火呀!
而且,以他的經驗,這些年要把住院醫培養起來,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這些年中醫類專業和院校招生的生源質量不斷變差,也導致了一個問題,畢業生的質素也越來越差……外加社會環境和社會風氣日益浮躁,很多的畢業生也耐不住漫長的住院醫的過程,沉不下心來學習和提升自己,往往熬不過兩年就跑了。
如果說潘曉明在聽到新招的醫生是一個年紀不到三十歲的醫生的時候,心中還只是失望了一半的話,那麼,當他見到葉修的時候,則是徹底的涼透了。
這哪是有點年輕啊,這簡直就是個剛畢業的小娃兒呀。
這樣年輕的小娃兒,能夠有什麼能力?
“葉醫生,你以前有過在其他中醫院工作的工作經驗嗎?”
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潘曉明詢問了一些葉修的基本的資訊,便直接向葉修問道。
他只希望,葉修能夠稍微有點經驗,這樣的話,也好賴能夠幫上一點忙,能夠給科室的幾個骨幹醫生做個比較好的助手,幫助他們緩解一些工作壓力。
“沒有,我以前沒有在中醫院工作過。”
感覺到潘曉明有些渴切的目光,葉修有些不好意思地搖了搖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