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半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9部分,後途,孤獨半圓,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腳……”

馬秀英訕笑道:“妾身確實是一雙天足,百姓說的是事實有何錯?妾身覺得百姓敢說真話反而體現了皇上治下聖明。”又問三個兒子,“夫子是不是也教育你們要實事求是,不說假話、空話?”

朱標等人遲疑地點點頭。

馬秀英再問道:“母后在你們眼裡好不好看?”

三人毫不猶豫地應道:“母后是世上最美的人!”

馬秀英對朱元璋笑道:“只要孩子和您不嫌棄妾身,妾身就心滿意足,其他人與妾身何干?”

“朕不能容忍他們這樣放肆地議論你。”朱元璋還是怒氣難消,就要叫侍衛通知糾察使抓人。

馬秀英勸阻他下令,“為政者,不可偏聽偏信,標兒剛才也說有人贊妾身溫良嫻舒,仁慈寬厚。皇上何不聽聽百姓之言再做決定。”

“還不帶路!”朱元璋有氣無處發,衝著侍衛哼了一聲。

第四百七十七章 荷花燈迷惹出事

侍衛趕緊在前面帶路。

馬秀英拉著怒氣衝衝的朱元璋一再相勸:“今天過節皇上難得與民同樂,若是真有什麼不好的言論也請皇上低調處理,不要驚擾了百姓,畢竟大部分百姓都是向著您、擁護您的,何必為幾個人破壞了如此盛世祥和的氣氛。”

她不得不提前給朱元璋打預防針啊,萬一朱元璋怒極一聲令下又是血流成河,只怕以後百姓都不敢過元宵節了。

朱元璋不置可否地哼哼,雖有不滿卻不似剛才那般劍拔弩張了。

眾人來到議論的人群,這是一個燈謎攤子。彩燈高懸,上面貼著很多燈謎,圖文並茂,引來無數人圍觀猜射。

這種活動由來已久,是從古代就開始流傳的元宵節特色活動。攤主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測。此類遊戲既能啟迪智慧又迎合節日氣氛,所以響應參與的百姓眾多,裡三層外三層圍滿了人群,攤主不得不時時提醒大家後退,讓出一定的空檔好方便後面的人也能看到燈謎。

其中一個荷花燈上有畫也有字。畫中是一位光著一雙大腳的婦女,懷裡還抱著個大西瓜。旁邊是字謎詩:“女子同眠,兩又並肩,人挑扁擔,月去耳邊猜一人物。”

有個進京趕考叫王庸的書生立刻答道:“應該是馬皇后。”

攤主立刻把荷花燈遞過去,“恭喜這位書生答對了,你拿好。”

與他同行的書生就問為何是這個答案。

王庸解釋道:“女子同眠是‘好’,兩個又並肩是‘雙’,人上挑扁擔是‘大’,月去耳三個字合併是‘腳’四字相連,謎底就是‘好雙大腳’。懷抱西瓜諧音‘淮西’。聽說馬皇后就是一雙大腳,祖籍淮西。”

有些本地百姓立刻聯想到前兩年坊間流傳馬皇后的謠言,為這事皇上還下過文字獄,這些聰明人當即默不作聲離開燈謎攤子。

王庸不知京城曾經發生文字獄一事,還在對同伴嘆息道:“聽說馬皇后賢明淑德,可惜一雙大腳美中不足。”

纏足開始於北宋後期,興起於南宋,元朝被推翻後,世人為了恢復漢人傳統,把這陋習也發揚光大,以至於纏足之風在明代特別興盛,女子莫不以纏足為美,像馬秀英一雙大腳反倒成了瑕疵。

同伴說道:“聽聞馬皇后出身平民,早年喪失父母,所以才沒纏足。”

一個滿身酒氣的年輕男子聞言痞笑道:“馬皇后的那雙腳肯定都撐破了弓鞋繡履,也不知皇上把玩起來是什麼感覺。”

他身邊一群擦脂抹粉的少年附和道:“南巷的趙寡婦也是一雙大腳,大哥去摸一摸就知道了。”

王庸怒斥,“兄臺慎言,他人豈能和馬皇后相提概論?”

男子悻悻道:“誰不知你們文人最喜歡三寸金蓮,還有人題什麼香豔欲絕、魂銷千古的詩句,這會倒假正經了。”

王庸和同伴怒視男子。

男子瞪著眼,“怎麼?不服氣?老子就見不得你們這些人模狗樣的傢伙。老子說皇后咋了,老子還說皇上呢。”

那群少年起鬨道:“大哥,揍死這兩個不開眼的傢伙。”

原本笑眯眯關注事態的燈謎攤主急忙勸說幾人,卻被男子一巴掌扇到地上。

王庸和同伴自知惹不起這群地痞流氓,拿了荷花燈就欲走。然而此時想走晚矣,男子和眾少年把他們團團圍住,就要動手之際,突然冒出數個彪形大漢,把男子、眾少年、王庸及其同伴和燈謎攤主都控制住。

王庸對抓住自己的人喊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