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袖乾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五十三章 徐家織造廠(下),寒門首輔,一袖乾坤,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卻說徐家織造廠開廠當日,華亭縣令王守仁也到場祝賀。
百里侯親自來祝賀,這讓徐家家主徐曇大為驚奇。
他本以為王縣尊身為欽差不太可能屈尊來此,誰曾想縣尊完全沒有一絲架子,反倒來了次與民同樂。
縣尊駕臨,徐曇自然上前逢迎,一邊賠笑一邊將王守仁請到了廠中。
其實說是織造廠,不過是徐家一處廢棄的宅院臨時改造的。
幾百部織機整齊的擺放在打通的房間內,每五十部織機由一名管事負責管理。織工出了什麼問題也由管事一併負責。
這樣的模式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證效率,十分有利於大規模生產。
王守仁在徐家織造廠房中視察了一番,便被徐曇請到了一處小院喝茶。
這園子本就是供徐家族人居住的,只不過這些年來荒了,但底子還在,雖不至於一步一景,但亭臺樓榭卻是一應俱全。
織造廠房在外宅,看不到此般風景。但一經穿過幾道月門,沿著抄手遊廊來到後園,卻是立刻換了一般風景。
這園子據說是蘇州府的一名匠人設計的,兼有蘇州園林的雋永清秀和松江園林的大氣,直是妙不可言。
王守仁用茶蓋颳了刮茶末,淡淡道:“徐員外真是好福氣啊。區區一廢棄的園子都佈置的這麼精美,本縣都不曾住過這麼精美的宅子呢。”
王守仁這倒不是在瞎說。他雖然也是出自書香門第,老爹王華也算是朝中要員。可餘姚老宅最多算是中規中矩,跟豪宅是完全不搭邊。
人比人氣死人,看了徐家的宅子王守仁只覺得自家的祖宅寒酸破敗,完全不像是官卿之宅。
至於京中的宅子就更不必說了。
京師米貴,居大不易。王家在京師的宅子只有三進,即便在寸土寸金的京師也只能算是寒酸,和王華老爺子的身份十分不襯。
“縣尊謬讚了。這宅子雖然還算精緻,可是卻住不下太多人啊。老朽家中有幾百口人,都住這裡也太擠了些,這便搬了出去造了新宅。”
王守仁聽到這裡,險些一口茶水噴了出來。
這五進的宅子還小?
難不成徐曇還想住王府皇宮?
但他壓下心中的不快,和聲道:“果然是豪族世家啊,本縣算是見識了。”
若論家族的悠久,琅琊王氏是不輸給華亭徐家的。可是因為經營的關係,王家這一百年來在生意場上遠不如徐家發展的好。加之琅琊王氏內部各房爭鬥激烈,內耗嚴重,這便衰敗了下來。
可徐家卻一直是長房操持家務,百年來日漸鼎盛。
一相比較,卻是讓人唏噓感慨。
“縣尊,有一事老朽不知當講不當講。”
既然王守仁已經來了,徐曇自然是想借著機會探一探他的口風。
“徐員外但說無妨。”
“不知這新政能推行多久?”
能夠開辦織造廠,對於徐家來說當然是一件好事情。但如果朝廷朝令夕改,新政沒有推行多久就遭到廢除,那對於徐家來說可是毀滅性的打擊。
一來幾百一千架織機不是小數目,光是購置就需要花費大筆銀錢,這一塊等於就是爛在手裡了。
二來這會暴露徐家的野心。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這點在商界尤其適用。如果徐家能夠從辦廠中獲利良多,那麼受到些委屈也就罷了。
若是到頭來只是一場空,那徐家可就太虧了。
王守仁呷了一口茶道:“這便不是本縣所知道的了。不過本縣覺得,朝廷既然推行新政就不可能朝令夕改。有小閣老在朝中,這新政便能繼續推行。”
雖然並沒有給徐曇作保,但王守仁的話還是讓徐曇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如此,老朽便放心了。”
小閣老是什麼人?那可是簡在帝心的人物。
徐曇也是見過世面的,明白在大明朝一切官銜都是虛的,唯有帝心二字才是王道。
王縣尊說的不錯,只要朝中有小閣老在,新政便能夠貫徹推行下去。
徐曇倒是不指望新政能夠幾十上百年的推行,只要有個十年左右可以讓他賺的盆滿缽滿就行了。
對於王守仁這個強項令,徐曇本人也是心情複雜的。起初他只以為此人是個愣頭青,要將一切看不慣的東西砸爛。
但後來發現此人是有大智慧的,也並不是完全不給他們這些豪族世家活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