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吃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4章 太子嘉,于歸,我想吃肉,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河相望的,上下游的關係略有微妙,卻也是誰都禍害不到誰。然而,虞國的地理就比較微妙了,虞國昔年附屬之國,即太叔玉異母兄長們的母家,地方更是有趣。

大河一路入海,沿途不斷有支流分出,又有旁的水源匯入。衛希夷新得的領地,便包括其中一支水源。衛希夷與姜先疏通河道,建立新城,將上游通了,澇災得以緩解,洪水順暢地奔流而下,一氣注入了大河。

太子嘉正在勤勤懇懇地挖河,眼見此一處好了,正要往下面走,大水來了!將近一年的功夫,頓時化為泡影,連太子嘉自己,都泡在了水裡!也是太子嘉運氣不好,若是姜先肯幫他,一定會告訴他,除了“疏浚”還有一個工程,叫做“裁彎取直。”他將彎道都清了,水流下洩,還是不夠順暢的。

大河遇到地勢的阻擋,繞著高山彎了好幾道大彎。上游的河水到得了這裡,驚濤拍岸,擁擠不堪。沒有大水時,此處便不是渡河的好去處。大水來時,上游的河水在這裡積蓄著能量,一旦繞過最後一道彎,便挾雷霆萬鈞之勢,奔流而下!下游堤岸攔不住河水,頓時便成汪洋。

疏浚之時,太子嘉也有些疑惑——即便疏通了此處,水落到下游豈不更快了?下游怎麼辦?旋即又想,也是疏浚吧……這可真是一項浩大的工程,無怪乎姜先在蠻地一去便是五年了。

提到姜先,便要提一提目前二人的敵對狀態。太子嘉無路可退,鼓起勁來,耗時一年半,居然將這彎繞之地疏通了!河道暢通之時,兩岸山呼不絕。這裡是水流最急、最難疏通的地方,過了這道難關,剩下的都是坦途!

就在這個時候,匯入大河的一股大水猛然間增大!與夏季汛期重疊在了一起,找太子嘉來了——姜先之新城初建,亦大興水利。

自申王往下,都對太子嘉寄予厚望。他肯俯下身來做事,更讓人看到了希望。與此同時,衛希夷與姜先的壓力卻變大了,姜先幾乎泡在了河岸上,衛希夷也不能閒著,她要督促建城。之所以分了她這個任務,卻是申王說中了——唐國需要聽到君主的好訊息,生幾個孩子,可以振奮人心。

衛希夷規劃督造的新城,隱隱帶著龍首城的影子。昔年南君的王城,便有許後帶來的規制的影子,衛希夷所見之大城,又以龍首城為最。自己想做的時候,不自覺便受了影響。諸臣皆不以為意,龍首城的規制,不過是中土諸城優點的集大成者而已。

陳後與女杼得到訊息,拼命地往新城趕——陳後被陳侯接回孃家小住散心去了,聽說將要做祖母,豈不著急?兩個女人氣趕到了衛希夷的跟前,凡辛苦的活計都給她攔住了,衛希夷只好由動手改為動口,規劃了新城,又給姜先的河工出主意。

“疏浚之後,還須築堤,”衛希夷提出了自己思考後的結果,“河岸不結實,水流還是會蔓延開來的。”

姜先深以為然,一道挖河,一道壘堤,雙管齊下,將河道拓寬,又將堤岸築實。好容易將自家的事情做完了,緊張地關注著太子嘉的進展。若是太子嘉將事辦成,則……好事必將多磨。

庚給出的建議是:“於上游築壩,待大水來時……”

一句話,要壞了太子嘉的好事。姜先在實地考察之後,否則了這項提議:“水流太急,築壩費時費工。”

庚只得怏怏作罷。

衛希夷安慰她道:“如此,便可問心無愧了。”

庚嘀咕一聲:“這樣我也問心無愧。”

衛希夷?……

無論如何,實際操作起來,若只為給別人添堵,築壩得不償失,姜先將這部人力抽了出來,疏通河道、加固拓寬後的河堤。再有剩餘,便用來築城。築城之時,內心也是焦慮的——人不夠用。

自天氣異常以來,自上而下,無不掙扎。唐國雖休養生息十餘年,近幾年卻是大事不斷,先是國君遠征,歸國後便有內亂,內亂之後又是遷都。不但遷都,還要治水。一樣一樣,都要人力,且都要青壯年。此消彼漲,河工、築城的多了,耕種、漁獵的便少了,連生計,都要成問題了。惡性迴圈。

屆時,不必等敗於申王之手,自己便要先偃旗息鼓了。

姜先召叢集臣,向眾人問策。新敗申王,又平內亂,年輕的國君威望日隆,大臣們不敢敷衍。有在內亂中表現不佳者,狠一狠心,願獻出奴隸,也有願意獻出糧食的,真是人人忠貞,共體時艱。

偃槐好整以暇,待這些人表現完了,才提出了一個持續可行的辦法——輪番。將服役者分作三班,輪番勞作。一地之百姓,也分作三番,每一番抽三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生蘇聯

維拉德列

一品女狀元

雨雪霏霏為君舞

唐時月

柳一條

卿謀江山不謀君

蘭秋柒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