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榴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9章 城,女漢子系統[末世],春風榴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具有貫穿其全部活動的,統攝其整個生命的“總特徵”。文學典型還必須透過區域性“特徵”,反映和形成總特徵;文學典型的藝術魅力,文學典型的藝術魅力應當是來自性格顯示的一種生命的魅力,更來自它所顯示的靈魂的深度。
典型人物與典型環境的關係: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環境中形成的。典型環境不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基礎,而且還是逼迫著人物的行動,制約著人物性格的發展變化;典型人物也並非永遠在環境面前無能為力,在一定條件下它有可以對環境發生反作用;典型環境與典型人物的關係還有相互依存的一面,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復存在。
4.文學意境的特徵:情景交融是意境創造的表現特徵,情景交融包括景中藏情式,情中見景式和情景並茂式;虛實相生是意境創造的結構特徵;韻味無窮是意境的審美特徵。
5.審美意象與一般的意象的不同之處:一般意象以再現生活為目的的典型和以抒情為目的的,而審美意象是以表達哲理觀念為目的的。
審美意象的基本特徵:審美意象的本質特徵是哲理性;表現特徵是象徵性;形象特徵是荒誕性;思維特徵是抽象思維的直接參與;鑑賞特徵是求解性和多義性。
第十一章
基本概念
1.敘事學:研究敘事藝術的理論和批評方法。
2.事件:由所敘述的人物行為及其後果構成,是最小的敘事單位。
3.表層結構與深層結構:敘事作品是一種話語系統,它的內部結構可以從兩個向度進行分析。首先是歷時性向度即根據敘述的前後順序研究句子與句子,事件與事件之間的關係,一般文藝理論中所講的結構主要是指這種歷時性向度的結構關係,其次是共時性向度,研究內容各個要素與故事之外的文化背景之間的關係。前者為表層結構,後者稱之為深層結構。
4.行動元與角色:行動元的意識說人物是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行動的行動要素。角色的意思是指具有的形象和性格特徵的人物。
5.文字時間與故事時間:“文字時間”也可稱為“敘事時間”,則是故事內容在敘事文字中具體呈現出來的時間狀態,是作者對故事內容進行創作加工後提供給讀者的文字秩序。“故事時間”是指故事發生的自然時間狀態,是故事內容中虛構的事件之間的前後關係。
6.行動邏輯:一般行動邏輯的基本形式是下列三段是序列,可能性,變為現實,取得結果。
7.視角:是作品種對故事內容進行觀察和講述的角度,特徵通常是由敘述人稱決定的。
8.敘述者的聲音:故事中敘述者的存在不僅表現於敘述的內容以及敘述話語本身,而且表現於敘述的動作,即用什麼口氣或什麼態度敘述,這就是敘述者的聲音。
9.敘述接受者:作者在為敘述者講故事時,心目中總有一個隱含的接受者即敘述接受者。
思考問題
1.如何理解敘事的特徵?
答:敘事的內容是社會生活事件過程,即人的社會行為及其結果,敘事的興趣不在於精緻的人或物,而在於動態的事件,即人的行為及其造成的後果,它的認識價值就在於顯示了社會生活的發展變化過程及其意義;敘事是話語的虛構,敘事文學用話語來虛構藝術世界。
2.情節與事件的關係:情節是按照因果邏輯組織起來的一系列事件,而且在事件的發展中表現出人物行為的矛盾衝突,由此而揭示人物命運的變化過程。
3.敘事作品的行動序列的形式:首尾連線式;中間包含式;左右並連式。
4.敘事節奏與時間的關係:不同的時距可以影響敘事速度向兩個方向變化:一是變快,故事時間長而文字時間短,即用相對簡短的話語敘述較長的時間裡發生的事件,二是變慢,就是用較長的文字來敘述很短時間裡發生的故事。
5.敘述角度的變換對於閱讀的意義:第三人稱敘述的傳統特點是無視角限制;第一人稱敘述焦點移入作品中,成為內在式焦點敘述,可產生身臨其境的逼真感覺;第二人稱敘述是第三人稱敘述的一種變體。從讀者與敘述接受者二者之間距離拉大。
6.敘述者聲音的特點:傳達內容意義,更準確、生動地表達內容的情感底蘊,凸現出敘述者,把其推到前臺,先是個人魅力。
第十二章
基本概念
1.抒情:一種審美表現需要適度的意識控制與思維參與需要創造有序的話語組織形式,偏於表現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