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七十九章 電磁炮、鷹擊-21,星火2003,九月醬,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實際上,對於電磁炮的規劃,官方比陳念還要早。
在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我國的電磁炮理論論證就已經基本完成。
這聽起來挺魔幻的——尤其是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恐怕會覺得更加魔幻。
畢竟,仔細回想一下,當你還踩著腳踏車、穿著喇叭褲、農村的孩子一到晚上就一窩蜂地鑽到村長家看黑白電視、攢一個冬天的錢就為了夏天吃一口保溫桶裡的冰棒的時候,國家居然已經開始琢磨電磁炮了
怎麼想都會覺得很割裂。
然而,事實確實就是如此。
不僅僅是理論研究,從80年代開始,國內電磁炮的實用化程序進展飛快,到2007年這個時間點,就算沒有陳唸的加持,我國的第一臺車載反坦克電磁炮也已經誕生。
這臺電磁炮的功率從未公開過,但根據公開資訊顯示,其射速可以達到每分鐘15發,炮口初速3500米每秒,能夠輕易擊穿所有現役坦克的裝甲。
網路上甚至還流傳著一個沒有被驗證過的傳說,那就是,伊拉克戰爭中一輛1a2側面裝甲上被擊穿的神秘彈孔,就是這臺電磁炮的實驗型號造成的。
當然,這種說法必然是不可信的。
但有這樣的傳說流傳,也側面反映了華夏在電磁炮領域的研究的確是走在前列的。
而現在,陳念需要解決的,也不是電磁炮綜合設計的問題。
在這一方面,那些浸淫已久的工程師們比他更懂。
他要解決的只有兩個問題,大功率電容,和高溫炮口燒蝕。
有關超大功率電容器,原理其實很簡單。
電勢差越大,在短時間內釋放的電流也就越大,而電流越大,電磁炮所能產生的導軌電磁力也就越大,炮彈的初速度上升,威力相應上升。
所以獲得更大功率的電容器,就是電磁炮威力提升的關鍵。
早在4年前,陳奶奶就已經透過熱等靜壓裝置的研發為這項技術打下了基礎,發展四年之後,華夏的大功率電容技術早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滿足電磁炮的要求毫無問題。
但是,電容解決,並不意味著電磁炮就能輕易製造了。
因為電容解決的只是“威力”問題,想要讓電磁炮真正達到可用的“壽命”,陳念還必須解決一個更嚴重、也更具有破壞性的問題,那就是集膚效應。
用一句話來說明,集膚效應就是電磁產生熱量的過程,這樣的熱量足以對炮彈和電磁導軌產生嚴重燒蝕,甚至將發射時的炮彈尾部直接等離子化。
而這樣的電磁燒蝕在電磁炮發射過程中是無可避免的,想要跨越這個難關,就必須在材料學上有所突破,採用極耐高溫燒蝕、同時強度也足夠的材料來製造導軌和炮彈。
雖然陳念已經制造了一系列的高耐熱材料,但相對於電磁炮集膚效應所造成的破壞力來說,這些材料無論是在強度、還是在耐熱性上都仍然有所不足。
所以,要想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就只能是為電磁炮導軌“定製”一種新材料。
陳念計劃中的解決方案很簡單,那就是對導軌部分噴塗不影響其導電效能的薄膜塗層,用以保護因集膚效應產生的巨大火球對導軌的燒蝕。
而這種薄膜塗層的材料,陳念也早就有了打算:
用阿爾法碳化矽。
這玩意兒的硬度高、密度低,且耐磨耐高溫,最重要的是,它的導電性雖然不如鋁合金、不如鎢銅合金,但也不至於差到能影響導軌電流工作的程度。
並且,根據陳念之前的科技樹規劃,αsic完全就是點在了碳材料的垂直髮展路線上,由於有前期研究打底,目前α-sic的整體解析消耗極低。
只需要不到3個源點。
相比陳念現在接近160個點的源點,簡直就跟不要錢沒區別。
短短半個小時的時間,陳念就完成了α-sic材料的解析,讓他驚喜的是,這一次他所獲取到的技術,居然並不僅僅侷限於碳化矽本身的製取技術和工藝,還包括一系列的擴充套件技術。
其中,最具有實用性的,就包括sic中的摻雜和缺陷在誘導本徵磁性起源中的作用、透過缺陷工程調控半導體磁性、4hsic晶體的非線性光學效應、利用sic製備大面積高質量的石墨烯及sic/石墨烯複合材料等等幾個,更超前的部分,甚至直接將碳化矽的應用擴充套件到了光催化領域。
這是什麼概念?
簡單來講,第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