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四十章 巴別塔,星火2003,九月醬,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空中平臺專案已經啟動足夠久了。
事實上,哪怕從專案立項開始計算,到現在為止,這個專案也已經經過了三年的準備時間,而如果把時間延長到“產生想法”那一刻,南天門專案至少已經經過了10年的準備。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專案遇到的阻力是不小的。
首先,最嚴重的問題,就是有關空中平臺必要性的討論。
普遍的觀點認為,空中平臺是一箇中看不中用的專案,因為它所具有的功能性,很容易被其他裝備所取代。
全球到達?
我們可以使用更大的戰略轟炸機、更大的戰略運輸機、更多的空軍基地。
戰略威懾?
東風系列導彈做的已經足夠好了,而在加上核潛艇、轟炸機之後,核捆綁已經被事實上加強到了如同鋼鐵一般牢固的程度。
超強火力和超級安全性?
電子戰大行其道的背景下,“火力”的定義已經擺脫了戰列艦時代的判斷標準,尤其是在陸軍開始進入疏散化作戰程序之後,一個空中堡壘所能提供的火力支援,實際上是相當雞肋的。
總而言之,沒必要,也用不上。
當然,除了這個問題之外,成本也是另一個關鍵。
空中平臺太貴了,哪怕按照第一版預算,它所需要的總成本,那也是萬億級別的。
看清楚,是萬億,不是萬或者億。
也就是說,一個空中平臺的造價,將要等同於10艘以上的福特級航母。
這是絕對的超大型專案,也是絕對的戰略級裝備。
華夏能拿出那麼多錢嗎?拿出那麼多錢之後,經濟還能維持穩定運轉嗎?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沒有人能回答。
所以,在這兩個主要問題的面前,實際上技術的問題,反倒降低到了相對次要的層面上。
這也是為什麼,空中平臺專案的進展始終不快,始終以“驗證”的性質存在。
不過,在專案存續週期中,發生了兩件大事,徹底改變了這個專案的性質。
第一件,是以核聚變和超導材料為標誌的基礎科技大爆炸。
第二件,則是航天需求的爆發。
其中第一件事情直接改變了整個世界的格局,並將在可預期的、極短的未來裡,同時改變世界的軍事權重。
也就是說,未來的作戰方式一定會發生變化,雖然誰也不知道會往哪個方向變化,但有一點是絕對可以確定的。
那就是,百年之內,核戰不可能再發生了。
不是因為所有人都變得善良了,不是因為人類變得團結了,而是因為
聚變和超導技術帶來的紅利,哪怕是全人類徹底吃撐、撐到肚子爆炸,一百年也吃不完!
為什麼?
粗俗一點說,因為生不了那麼快
人類的繁殖能力限制了人類消化技術紅利的速度。
不要以“人的一生最多可以生十幾個孩子”這樣的理論資料去判斷人類人口的擴充套件速度,事實上,按照人口學家的理論預測模型來看,聚變超導時代,人類的平均生育率應該會穩定在4到5之間。
因為必須考慮文化、思潮對人口增長的束縛。
快嗎?
看上去很快。
但按照這個速度,人類在百年之後所達到的人口數量,應該是500億左右,翻了不到10倍。
而兩項技術帶來的綜合生產力提升、綜合資源增長,應該會超過20倍
就這還是根據第二、第三次工業革命後的統計資料估算出來的保守結果,事實是,大門推開之後,誰也不知道門後的沃土到底有多麼廣闊。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絕對,絕對不會有人試圖發起毀滅性的戰爭。
技術是一把鑰匙,也是一個囚籠。
一個把戰爭規模限制在人類可以承受範圍之內的囚籠。
而美國在軍事上的退讓,也正說明了這一點-——事實上,他們所正在做的,歸根結底也不是退讓。
而是試圖轉變原有的戰爭模式,將整個軍工聯合體的核武地基,逐漸替代成“超大規模、超高技術水平常規戰爭”的地基。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未來的戰爭應該怎麼打呢?
很有可能,是另一種形式的大炮鉅艦。
也就是說,空中平臺,重新具有了它獨一無二的意義。
至於資源的問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