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點迷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部分,讀遍紅樓,指點迷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作者是朱熹。其根據是:(一)《佩文韻府·拾遺》“棄”字條下有“朱熹有《不自棄文》”一句,(二)清刻本《朱子文集大全類編》的《庭訓》中收有《不自棄文》。由此看來,似乎《不自棄文》作者朱熹說可以定論無疑了。其實不然。理由有三:

(一)《不自棄文》的思想、文風與朱熹思想、文風不一致。《不自棄文》主要是講“天下之物”“有一節之可取且不為世之所棄”,即“天下無棄物”。如文中說:“頑如石而有攻玉之用,毒如蛇而有和藥之需。糞其穢矣,施之發田則五穀賴之以秀實。灰既冷矣,俾之洗浣則衣裳賴之以精潔。食龜之肉,甲可遺也,南人用之以佔年。食鵝之肉,毛可棄也,峒民縫之以御臘。推而舉之,類而推之,則天下無棄物矣。”用賈探春的話說,就是“一個破荷葉,一根枯草根子,都是值錢的”。很顯然,這種“天下無棄物”的思想,同道學家朱熹“存天理,滅人慾”的“天理論”是不相容的。朱熹出身於官僚地主家庭,早年在南宋王朝做官,晚年講學。他的生活實踐無法使他產生這種“下無棄物”的思想。《不自棄文》敘述生活中的許多具體的事物,內容充實,文字樸實易懂。而朱熹遺留下來的其它著作,都是一些抽象的、虛偽的道學教條,而他的文字枯燥無味,僵硬晦澀,與《不自棄文》的文風迥別。

(二)從南宋至清初,所有朱熹的文集、別集中都沒有收入《不自棄文》篇,惟朱熹的第十六世孫朱玉編的《朱子文集大全類編))收入此文。但是,清人曾經指出過,朱熹文集有真贗並存的現象,這一點是不該忽略的。《四庫全書總目》卷九十四《朱子全書》條內就說:“其記載雜出眾手,編次亦不在一時,故或以私意潤色,不免失真,或以臆說託名,全然無據。”我們查朱玉編的這部《朱子文集火全類編》中就有把朱柏廬的《治家格言》改題《家居要言》而編在《大全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論散兵與暗黑本丸的適配性[綜原神]

夢裡挑燈萬更

我的完美校花女神

喬峰大俠

食至名歸

高樓望月

全球降臨:克蘇魯的地窟遊戲

絨毛怪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