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點迷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部分,讀遍紅樓,指點迷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據《遼陽縣誌》記載,王爾烈少承家學,工詩文,善書,宗法羲獻。今天仍然可以看到他的詩文墨跡。這次新發現的立屏,是王爾烈的後人獻出來的,除了程偉元的“雙松並茂圖”外,還有當時馳名文壇的紀昀(曉嵐)、翁方綱(覃溪)等人的祝壽詩畫。由此可以看出,壽主王爾烈在乾嘉政界、文壇上是有地位和聲望的。而程偉元能夠躋身於這個行列,足見其非一介平庸的書商。
從現有的材料看,王爾烈是在嘉慶四年離京返鄉(元年在京參加千叟宴),程偉元是在嘉慶五年三月後方隨盛京將軍晉昌作幕。以此推斷。王爾烈和程偉元應是在北京相識,“雙松並茂圖”也應作於北京。
清乾隆五十六、五十七年,程偉元和高鶚曾合作,兩次整理並刷印了120回本《紅樓夢》,開創了《紅樓夢》
版本史上的新時期。因此,程偉元是紅學史上一位值得注意和認真研究的重要人物之一。毫無疑問,“雙松並茂圖”的發現,為程偉元的生平、文才、交遊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一件可貴材料。
1981年6月25日
。。
傲骨凌霜伴高賢
傲骨凌霜伴高賢
——程偉元與王爾烈
幾年前,我與友人經過一番努力發現了程偉元的一篇佚文和一批有關他生平交遊的重要詩文資料。後來,我們根據這批資料寫成了《程偉元與紅樓夢》一文,發表在1976年10月號的《文物》月刊上。全部資料經過整理、註釋後,收錄在瀋陽師範學院中文系編印的《紅樓夢研究資料選集》第三集下冊。
我們從已發現的資料中知道,程偉元於嘉慶五年應出鎮盛京(今瀋陽)的晉昌(紅梨主人)將軍的延邀,由北京來到遼東作幕。但是,從乾隆五十七年程乙本《紅樓夢》刊行後到嘉慶五年入晉昌將軍幕府之間的八年時間,程偉元是否還在北京呢?有什麼材料可資證明程偉元在此期間的活動、交遊情況呢?我們始終留心這方面的資訊,但收穫不大。
最近,遼寧省遼陽市文管會在所藏的文物中,發現了一件清內閣侍讀王爾烈於嘉慶元年丙辰正月二十三日慶祝七十大壽的壽屏。這件壽屏的第七扇第一行第五幅是程偉元繪的“雙松並茂圖”。從這幅壽圖繪製的時間,我們可知道如下兩個事實:(1)程偉元於嘉慶五年前仍然在北京;(2)程偉元與當時在京師官場中的一位朋友王爾烈相往來,其關係較為密切。
關於王爾烈的生平,我曾在《遼陽發現程偉元繪“雙松並茂圖”》短文中作過一些介紹,後來又查得一些材料,這裡略加補充。據《遼陽縣誌》卷九《鄉宦志》和卷十四《文學志》、卷十《選舉志》、卷三十四《碑記志》的記載,王爾烈的生平事略,可以作如下概括:
王爾烈,字君武(《清秘述聞》雲字仲方),號瑤峰。少承家訓,性行純靜,工詩文善畫,書法宗羲獻。清乾隆乙酉舉人,三十六年辛卯進士,殿試二甲一名,授編修、歷官御史、內閣侍讀,充四庫全書處及三通館纂修。因為遼東掇巍科,以詞翰書法著名當世,故譽為“壓倒三江王爾烈”,是清代遼東第一人。嘉慶元年,參加千叟宴,蒙賜御製詩、並集古三星圖、如意鳩杖等。嘉慶四年,以大理寺少卿致仕,掌瀋陽書院,六年卒。
另據《大清中樞備覽》(第一冊,丙辰冬季奎文閣梓)“乾隆四十七年任掌陝西道事,監察御史加四級。”這可能就是他“歷官御史”的根據。他一生所著詩文多散夥,志中所載藝文,或得之碑誌,或搜諸遺稿,度不過十之一耳。《遼陽縣誌》卷三十二《序記志》收序、碑記六篇,卷三十七《詩賦志》收詩十九首。
程偉元“書法效二王”,與王爾烈同。他們在北京相識,所以嘉慶五年赴盛京後,即到瀋陽書院任教,這恐怕是與王爾烈有密切關係的。在遼東,王爾烈被尊為“高賢”,而程偉元又被晉昌譽之為“東山冷士”,二人之交誼可謂“傲骨凌霜伴高賢”了!
1983年7月30日
慚愧天涯作客人(1)
慚愧天涯作客人
——程偉元在瀋陽的傳說
程偉元因為蒐集、整理和主持刊印一百二十回本《紅樓夢》一書,而名垂紅學史冊,深為紅學史研究者所重視。近幾年來,隨著程偉元生平交遊資料的陸續發現,有關他的民間傳說也引起了民俗學研究者的注意。1982年創刊的《滿族文學研究》第一期上所發表的一篇研究子弟書的文章中,記述的幾則民間傳說,就很值得重視和研究。
(1)“嘉慶十八年(1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