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三十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44章、共創盛明煌煌,靖明,冬三十娘,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般設諸科,方才理所當然。朝廷掄才取士,各種人才都要有。”

現在,就是要對科研和工程人才的培養、選拔,進行制度建設了。

而同時,還涉及到這條出路的好處、利益。

學有所成、脫穎而出,如今自然有諸多企業的出路,能夠有帶官品的職位,有薪俸。

但這還不夠豐富,還缺乏頂級待遇的號召效應。

朱厚熜正式提出了那個概念:“說什麼實踐學、新學,莫不如稱科學!讀先賢典籍,求天理大道,為的都是明理報國。條條道路通天理,殊途同歸。以科學之名,改科舉之制,脫穎而出之人皆是朕所需國士。歷朝都是儲才於翰林院,依朕看,以後學問大家才能稱為院士!”

他要給的號召效應,就是把最尖端的科研體系構建起來。

科學這個詞,在華夏曆史上還當真就是“科舉之學”。既然現在人們固有印象里科舉就是最好的出路,朱厚熜何必不用它做另一番闡述,平滑地吸引更多人選擇新道路呢?

反正對外說出去,仍舊是科舉出來的。已經上了年紀的這一輩人不必多猶豫,總之仍舊是把孩子往科舉之途培養罷了。

“改翰林院為科學院,博研院也並進去。設文華院士,授予大明文藝大才。設經史院士,授予大明經濟治理大才。設博研院士,授予大明物理大道大才。設工程院士,授予大明能工巧匠大才。諸院士,盡得國務殿薪俸津貼,以備大明諸國事參謀。大道學問,由科學院並諸大學院訂立專案、國務殿列支費用,保障其心無旁騖精研大道。”

“這件事,以後由領文教部事之國務大臣,專門責成文教部去辦。”朱厚熜看了看朱紈,“子純,你與九和一同,先與文教部拿出個方略來,也聽聽應德的意見。”

“臣領旨!”

國策殿裡的諸位參策不由得看了看朱紈,顧鼎臣這個領文教部的國務大臣也是。

楊慎內定了總輔,已經六十八的顧鼎臣也洩了那口氣。若是有希望讓自己坐一坐那個位置,那麼顧鼎臣覺得自己也還能撐個三年,就像張璧一樣。但沒了希望,他也該請辭致仕了,自己的身體自己清楚。

現在皇帝這麼一安排,明眼人都知道朱紈應該就是下一任的文教部尚書了。從正三品到正二品,四十七的朱紈已經夠資格。

而新的領文教部事國務大臣,大家都已經知道會是誰了。

三十四的靖邊侯唐順之。

他要回來了,提前回來。

不等著去接五十九的夏言的班,而是入國務殿領文教部事。

能文能武的唐順之,顯然最終仍舊是要接夏言的班。這意味著,他即將佔據一個國務大臣的位置數年,只專心做一個領域的事。

朱厚熜又看著劉天和:“養和年紀也大了,這回就只領工業部事了。單設出來的商業部,讓才伯兼領著。農業部,讓惟中兼領。”

配套皇帝要重視科技和蒸汽機應用的需求,加上如今海貿和陸上邊市、內部商業及未來更加重視商業的需求,大明再添一個商業部。而在天下大同這個理想的指引下,農業以及與農業有關的水利事業,也單獨組建一個農業部。

這是一個訊號,大明再添兩部,又多了一大票之位。有些官紳可能會因為陛下更重視農工商而心中不安,可是官位變多了,也是一種安撫。

國務大臣數額不增,但今後將從誰多領一些事看出來未來潛力了。

再包括二品以上致仕老臣都授科學院經史院士或文華院士領一份新名目的“退休金”、科學院開始籌印學報期刊、院士博士學士等評選……

這些都是具體事務,慢慢商議。

而參策們今日齊聚一堂,最主要的任務還是商議《大明憲條》和天下大同黨的宗旨綱領。

由通政使司、御書房和內檔司一起從天下二十餘萬官員的明文奏對裡統計出來的結果,呈現在眾參策眼前。

“做官之後,應該怎麼繼續修身,應該怎麼在新身份底下齊家,佐朕治國是要以什麼為出發點才是真正幫助朕治理好大明江山。”對這三個問題的回答,大明官員們的統計熱詞一一體現。

這是一份很複雜的表格,為此,通政使司、內檔司的諸多小官和內臣們前後日以繼夜忙碌了兩個多月。

倒都不敢拖延,但最集中送到京城的,仍舊是皇帝萬壽聖節前的最後一個月。

怎麼修身齊家,諸參策看著其中那個標為百分之一百的條目“廉潔”,心頭不免古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操控武俠

看見六維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