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三十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57章、宗室奇才輩出,靖明,冬三十娘,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都用木架和輕紗帷幔隔開的考區、考位。
被遮擋了視線,貢士們感覺也不錯。
雖然不知道別人是不是也像自己這麼心神不寧,但至少也不會讓自己這醜態被皇帝、重臣看到。
題太難了。
也許官府方向的考生不會這麼覺得,但是企業和科學院方向的貢士,沒考過這樣的題。
但實際上,不是這樣的。
選擇官府方向的考生,這回來到考位上之後,也赫然看到他們每人的案上還準備了一個算盤,數張稿紙。
他們的考題,也有不少實務題。
跟工程有關的,跟賦稅計算有關的,跟官吏俸祿及公務開支有關的,需要他們用算盤的題至少有三道。另外,還有一些附加題。
還是春日裡,但不知有多少人汗流浹背。
他們的父輩當年常說科舉難,那也不至於難到這種程度吧?他們還不是一個個雲淡風輕、清雅至極?
其他考官如今正一起坐在國議殿裡,許多人也是剛剛才看到題目。
這時,他們不禁把目光看向了楊慎和楊博。
“總輔,首席,唐國老,這題目……也著實太難了吧?”
楊慎倒是平淡地說道:“企業和科學院方向的題,都是陛下出的。官府方向的題,我們幾人雖先擬了奏請聖斷,陛下也以為可。殿試既不除名,那麼題目出得難一點,自然更好分高下。昔年我那一科若是也很難,我也不至於恃才傲物,自以為才智卓絕,蹉跎了十餘年。”
其他人就只感覺無語。
你這個狀元,說這樣的話合適嗎?
但是讓新科進士感覺到“難”,似乎確實有利於他們出仕授職後謹慎一些,把姿態放低一點。
同樣的,這麼難的題,如果仍舊能夠脫穎而出,那就確實是才智非凡,可以重點觀察。
養心殿裡,朱厚熜也在看一個人做題。
這做題的,是睿王朱載堚。
他的親生父母及兄長姐妹已經抵京,他如今得到朱厚熜另眼相看,本來也不用再考什麼進士得恩典。
但是既然殿試確定了有三個方向志願選擇,其中還有科學院這個方向,朱載堚還是主動奏請,說想考一考皇帝和諸位院士一同出的題。
現在朱厚熜旁邊,還有一個小孩子。
這孩子才五六歲模樣,他好奇地看著睿王答題,又懵懵地看著皇帝。
答題的是他的遠房堂哥,監考的是他遠房伯父。
作為鄭王的嫡長子,朱載堉不知道為什麼被皇帝叫進了宮。
朱厚熜當日安排了下去,還真找出了朱載堉。
喊來一看,果然是聰明異常。
既然是難得的科研好苗子,本來歷史上也有那麼顯赫的成就,朱厚熜自然是要把他帶到身邊來好好培養。
現在已經長成的一代有朱載堚,下一代又有朱載堉,朱厚熜覺得宗室子弟還當真可以嘗試培養起這種風氣來。
本身既享受著宗室俸祿、又有糧儲號及皇明資產局一些分紅,宗室子弟相比普通人家還是更有基礎搞科研的。
在這個年代,搞科研向來就是富人的興趣。沒點經濟基礎,怎麼搞?
如果不是朱厚熜提供的資源,陶仲文沒有那麼多東西燒,他怎麼獲得如今這些知識積累?
朱載堚奮筆疾書。他主動奏請,不是要邀寵,只是再次向皇帝表明他的心跡:他喜歡這個,擅長這個。雖然父母因為皇帝而身陷高牆內十餘年,但他沒有怨懟,更不會摻和到將來的紛爭裡。
以朱載堚接觸到的資源,以他這麼多年本來就專精此道、還有一線研發經驗的經歷,這套殿試題,他花了不到四個小時就答完了。
“國議殿那邊,科學院方向的可有人交卷?”朱厚熜問了一句。
黃錦無奈地回答:“陛下,這可是殿試!即便提前答完了,又有幾人會提前交卷,落個狂傲名聲?”
朱厚熜笑了起來:“說得也是。”
說罷他先看著朱載堚的答卷。
本就是出題人之一,出了這些題,為了後面再鼓勵這些選擇科學院方向的人,朱厚熜自然要先把這套題搞清楚。
他有這個能力來評卷。
看完了之後,朱厚熜有些感慨。
“答得極為不錯。”
“陛下謬讚了。臣自小入宮進學,陛下教導多年,臣若答得不差,也只是勤能補拙。”
朱厚熜深深地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