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三十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07章、一個月跨越大明,靖明,冬三十娘,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糧餉難以支應。”
“楊尚書愁眉苦臉一年多。”劉瑜笑起來,“也是外滇速戰速決、追了所欠貢賦,南洋一戰有海貿行、海運局出力出錢,糧儲號更備了不少糧食。再加上國債,這才勉強支撐下來。”
去年密集的大戰畢竟是過去了,眼下入了大明腹地,便安寧了下來。
一路無話,抵達武昌時已是九月初二。
翁萬達又開始發愁:“劉總裁,只有十來日了,總不能九月十五才趕到京城吧?”
劉瑜微微一笑:“廣東至北京,急遞之外尋常行路要多久,我通驛局是最清楚的,翁總司勿憂。”
於是出乎翁萬達意料之外,不是按老路繼續沿長江南下,從運河再去北京。
在漢口登了岸之後,就是陸路了。
這一次,排在驛館外面的是更加寬大的馬車,足像一個小房子,前面是四馬共拉,車身也是四個輪子。
翁萬達傻眼了:“難道就這麼趕到京城?若要趕到,豈非要晝夜不息,又或日間狂奔?”
單獨少量的人,帶著完全不能耽擱的命令,是可以這麼做。但要麼自己騎馬、沿途更換,要麼就忍受馬車上一路不停的顛簸。
但現在各國使臣加在一起,隊伍不小啊。
這麼多人吃喝拉撒,難免要耽誤時間。
雖然都是小國,但畢竟也是出使大明的客人,把人家一路顛散骨頭架子嗎?
“路好走多了,翁總司勿慮便是。”
“直道已經修到武昌了?”
“才修到河南衛輝。”劉瑜直言,“不過,從武昌至衛輝,路基已經重整過一遍,後面是越來越快的。放心吧,局裡已經算過了,十日時間,定能抵京。累雖累一些,但也不會極累。翁總司不見這是一些新馬車嗎?”
“……馬車不還是馬車。”翁萬達也沒有辦法,只能聽他的安排。
自己也坐上一輛馬車之後,才發現裡面居然是三面榻,中間有個小小方桌釘在地板上。
看著那上面的軟席薄被,翁萬達久久無語:“莫非就準備讓使臣們睡在車上?”
“無需如此,只不過白天裡多趕些路罷了。”
新規格的直道還沒有修到這裡來,舒適一些的馬車隊走的也只是新夯實了一遍土的路。
走了一陣之後,翁萬達這才感覺到這種馬車似乎沒有印象中那麼顛簸。
他並不明白是為什麼,夜裡在驛站歇宿時才問劉瑜。
“用四匹馬拉,不只是因為大一點,還因為重一點。”
翁萬達莫名其妙,做這麼大不就是會重一些嗎?
“翁總司有所不知,這新馬車的輪子上,都用了一些新的好鋼板,有的直有的彎,疊了幾片才撐起車廂。”劉瑜笑了起來,“是不是沒以前那麼顛簸了?聽聞,這是為公交馬車創制的,到了保定府之後,你就能看到了。我不是說過了嘛,離京城越近,走得越快。”
於是先花了六日才抵達衛輝,翁萬達和各國使臣們見他們洗了車輪後,奢侈地往車輪上釘了皮革。
而面前的直道寬闊,再不見了泥土。
從衛輝到保定,這回就只花了三天。
而到了保定之後,他們終於看見路又變了。路中間多了四條鐵軌,兩側還能行其他車、馬、人。
而那鐵軌之上,現在停好了一輛輛新的馬車。
這種新的馬車,更瘦長,一個車廂足能坐上十餘人了。
翁萬達都沒見過這個,更別提已經走了這麼遠的路,大明的都城還不知道在哪的南洋諸國使臣。
再次換乘,劉瑜很肯定地說道:“今日天黑前,定能入城。”
坐在這什麼“公交馬車”上,翁萬達很震撼。
等到速度更快、更穩之後,他不禁握緊了窗弦,顫聲問劉瑜:“跑這麼快,隨後如何停下來?莫不是要撞上前面?”
劉瑜點了點頭:“之前試行時撞過兩回。”
翁萬達自然臉色一白。
“後來自然就熟練了。”劉瑜笑起來,“翁總司看,前面這不是一人御馬,另一人也始終握著那根鐵桿嘛?有剎車的。”
“殺……車?”
“放心吧。”
翁萬達並不放心。
但好在,通驛局在這一段已經很熟練了。
那個手裡握著鐵桿的,每每看見前面那輛車不只是一個小點了,變得大了一些,就會喊一聲“慢”,然後數著數隨御馬之人提起韁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