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三十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3章、鍵政即視感,靖明,冬三十娘,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明鑑!若陛下真要舍了奴婢們,抄家多抄出來些,也知道奴婢們真的只是留了點養老銀子……”
彈劾魏彬、張永的奏疏已經來了,谷大用的早就有。
只要天子“過河拆橋”,真要派人抄了他們的家不也是一句話的事?雖然暫時會有內臣、廠衛和騰驤四衛掌控不穩的危害,但對於天子來說,真要執意掌握起來也只是晚一點、麻煩一點的事。
魏彬現在有點明白新君的脾性了,在他面前不耍小心眼最好。
直說有一些些私心留了一點,這皇帝既然想用他們發揮一些餘熱,只怕是能接受的。
朱厚熜沒有立刻做決定,他揮了揮手:“既然你們機靈,知道把過去自己撈的先以皇兄另設密庫的名義交出來,那朕也就好在外臣面前說話了。”
若要外人來查,那自然是困難重重。但錦衣衛內部、宦官內部的名單,他們很快就能拿出來。雖然不是準確的數字,但差得不會太多。
這三個“八虎”餘孽,這麼多年來沒少給自己準備後路。
朱厚照重用太監和義子也確實過頭了一些,錢寧實實在在被人抄出千萬兩白銀的家財是什麼概念?
大明的財政收入如果按照後來的統計口徑,把田賦、鹽稅、工商稅等等各種各樣的產出加一起,總計下來其實每年也有2000萬兩左右。
當然了,如果純粹只看收上來的白銀,那就一年只有三四百萬兩。
劉瑾、錢寧、江彬,還有魏彬他們,看看他們短短時間內收攬起來的家財有多少,就知道他們也算罪有應得。
只是朱厚熜現在視角不同,他開始得考慮怎麼通盤理順眼前的問題。
朱厚熜並不排斥文官提出的這個改革方向,但他們只有一句裁撤了事。
裁撤了就能省錢省糧,然後呢?發到各邊鎮讓上下的人去貪?邊防能好嗎?
發到各省用作賑災?朱厚熜想著如今的諸多賑災都笑了。
他看著這些奏疏:這就是大明的中樞,圍繞在皇帝旁邊的權力核心。
都是些多麼理所當然又粗糙的奏疏?
因為江彬是壞的,曾反對過他的就一定是好的。
因為有邊患災民,抄出來的錢四處一分就能解決問題。
就連朱厚熜這個沒做過官的都清楚,一項措施要落實,需要考慮到多少執行環節的事,他們就能這麼習慣地侃侃而談,指個方向就完了。
是因為這樣他們就這水平,還是權力的核心本就是這樣?
因為執行的環節得靠下面人,所以這裡就只是分話語權、分錢。
至於細節,皇帝你要懂那麼多幹什麼?
朱厚熜產生了“鍵政治國”的即視感,他明白錯的一定不會是世界,錯的應該是自己。
還是是太幼稚了,居然輕易被幾封奏疏裡的內容挑撥動了情緒。
沒什麼比真正面對一些事情更能鍛鍊人,朱厚熜反思完畢,把情緒平復了下來。
他要面對的,絕大多數就是一張口、一支筆的“鍵政大佬”。不同的是,他們真的懂現在的政治規則,他們的每個建議和決定也真的會影響到現實。
所以他們不是不懂,只是不願先把事情安排得更仔細,那樣的話將來怎麼有轉圜餘地?
若是朱厚熜有什麼想法,他們卻一定會從各個角度與細節對朱厚熜的方案槓個飛起。
魏彬他們的事就先到此為止了,反正他們後面還有差使。
將來若還有事,又不是沒有再辦他們的法子。
屬於天子的冷酷目光回到了之前那些奏疏,朱厚熜繼續給著自己的意見。
他先儘可能的都給出自己的意見,因為臣下對意見的反應,對自己來說會是最寶貴的成長養料。
彈劾太監這邊的都先留中,義子們辭爵辭職的準了,那些所謂不阿附江彬下獄的忠良該起復也準了。
與寧王叛亂議功的那幾封奏疏,則都是一個意見:王守仁進京,議功後再定。
但給出意見,不代表現在就要全部發出去。
朱厚熜要再次製造一個場合與氣氛,在自己預設的戰場與戰機中達到他的目的:這一回,他朱厚熜的朝會要立規矩,要徹底結束關於大禮必定還會有的爭論,要留下一些對楊廷和他們起到制衡作用的人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