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三十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2章、陛下天資神異,靖明,冬三十娘,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過渡的“跛行賬”,大致是明中後期才出現的。
但此時官廳所採用的會計記錄,還是單式記賬法,只有收、支這兩個記賬符號。隨後月結時,再以“舊管、新收、開除、見在”這四柱結演算法做個統計,也就是期初餘額、本期增加、本期減少、期末餘額。
當然了,朱厚熜現在也不是要把這些都套到複式記賬的框架裡。
他現在僅僅是在做第一步:把過去十來年裡的舊賬,儘量以最快的效率先按自己的方式統計一下,再與各地奏疏裡的關鍵數字做個對照,從中發現一些問題線索來。
釐清現狀發現問題,朱厚熜有特別的查賬技巧。
複式記賬法能更全面、系統地反映資金增減變化來龍去脈,有助於檢查和保障賬簿記錄結果正確性的。去推行這個東西,現在還沒基礎。
看看黃錦現在這糾結模樣:大明如今有這麼多專業會計人才嗎?
再想想老秦說過的各種倉庫失火案:大明現在有多少人願意去支援複式記賬法?
……
登基當日皇帝給閣臣們帶來了很大的精神刺激。
登基次日皇帝開始查賬,受刺激的範圍擴大到了更多官員。
首次視朝的時間和禮儀已經定了下來:二十七日在奉天門旁的西角門舉行,大家都穿著縗服,不鳴鐘鼓。皇帝到五月十八之後就釋服,百官則等到大行皇帝“出殯”之後才釋服。在那之前,都在西角門上朝。
現在因為朱厚照的喪儀沒有全部完成,放在西角門臨時聽政也算是過去慣例。
同時,禮部也請示過大行皇帝玄宮興工需遣哪些人去祭奠。這些事拖到現在,是因為皇帝的喪儀需要有人主持,只有繼任者有這個資格。
早有定計的朱厚熜做好了安排了:跟大行皇帝有關的皇陵工程和祭祀事宜,自然都是張家兄弟包了,同時由谷大用監督。
希望張氏兄弟一如既往發揮風格,貪點東西。
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除了登基次日就送進宮的積壓奏疏,這三天裡又有許多新的奏疏呈進了宮中。
朱厚熜面前著許多奏疏,他不僅看,還用自己的方式記錄。
現在他君權在握,黃錦得以在一旁目睹天子特別的記錄方式。
他看不懂,就像他看不懂陛下查賬的方式一樣。
他是離朱厚熜最近的人,但在他心目中,陛下著實越來越籠罩著神秘又神聖的色彩,似乎真的是天命之子,天資自帶神異。
朱厚熜聚精會神。
第一封奏疏就是戶部和兵部幾個主管官員聯合上的,說北虜窺伺、邊防戒嚴,宣府官軍的餉銀短缺很久了。他們提到:大行皇帝之前“北征”,把許多錢糧收儲在宣府,就是為了邊餉準備的。現在,是不是讓那邊先拿20萬兩出來?
朱厚熜嘴角翹了起來。
從這四天查的賬來看,那些錢都是太監勢力在管,相當於朱厚照曾經的“小金庫”。
最主要的是20萬這個數字。
朱厚熜現在已經查清楚了,各邊餉銀加在一起也每年也只有40多萬兩。現在一口氣要從這裡撥出去20萬兩,朱厚熜想了想之後,卻批了個“準”字。
衛所制已經基本快爛到根,屯田之糧不再像開國之初那樣除了供應本衛軍士還有餘糧。募兵早在宣德時期便已開始試行,如今比例不低,這些都需要撥付餉銀。
朱厚熜想起老秦說的嘉靖晚期每年軍餉超過200萬兩,知道這件事的解決不知道要動多少人的利益。
先埋個伏筆在這裡。
接下來的這封奏疏更妙了,朱厚熜抬起頭似笑非笑地喊道:“魏彬?”
“奴婢在……”
魏彬今天一早就把他與谷大用、張永商議好的解決辦法送了過來,但朱厚熜還沒來得及看。
他跪下之後就聽朱厚熜拿起一封奏疏念起來:“臣監察御史王鈞劾奏:司禮監太監魏彬與逆惡江彬皆為姻親,內外盤據。御馬監太監張忠、於經、蘇縉,或爭功啟釁、排陷忠良,或首開皇店、結怨黎庶,或導引巡幸、流毒四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