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三十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5章、萬家生佛楊廷和,靖明,冬三十娘,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巡視水利。方知縣只要不阻,陳年舊事本官也不必翻出來。”

方知縣連連稱是,心頭卻駭然無比。

當初正德皇帝落水病重,心裡想著益王之子只怕也很有希望入京繼位,前任才忙不迭地拍著馬屁去修堰堵水,把望軍臺地二百頃田變成了真正的膏腴之地。

現在,楊閣老以閣臣之位加了太保,京裡的情形傳過來是很嚇人的。這餘承業雖然尚了陛下親姐,居然如此利落地朝宗室下手!

陛下詔制總會傳遍鄉里的,所有百姓都會知道陛下這旨意是因為楊閣老所請。

江西還好,寧藩革除之後,江西的藩王不多,現在湖廣那邊不知道是何等滔天巨浪了。

但連藩王莊田的水利都先動刀了,其餘勳戚、官紳之田呢?

山西沒有江西這麼多的河湖,山西的情況要差得多。

山西巡撫楊志學看著前來山西的巡水御史只是說道:“正德十六年九月,本撫當時巡撫大同便曾有奏!代藩宗支繁衍,大同一府常賦已不足以供藩祿!如今之山西,大同代藩,太原晉藩,潞州沈藩,可不僅僅是水利之事。山西若要得水利之便,朝廷的兩百萬兩都用在山西也無濟於事!”

北有邊鎮,乾旱少水,如今跑到山西巡視水利,那不是鬧嗎?

前來山西的卻正是餘承業的哥哥餘承勳,他凝視著楊志學說道:“楊府臺先巡撫大同,按舊制再任巡撫,不該還在山西的。”

楊志學微微眯了眯眼看著餘承勳。

“撫臺能巡撫山西,三分是因為楊制臺舉薦,三分是因為邊民愛戴,還有四分是朝廷信重撫臺。”

楊志學眼裡露出精光:“陛下之信重,志學時常感念於心。”

“山西雖乾旱少雨,然汾水等谷底,水利還是有可為之處的。”餘承勳對他行了行禮,“山西以貧瘠之地,供天下一成多之糧賦,朝廷從未忘卻。承勳此來,不會讓撫臺難做,反而有一樁足以彪炳千古之功業。”

楊志學說陛下,他說朝廷。

這讓楊志學聽到所謂彪炳千古之功業之後,心裡不禁再警惕一分。

楊廷和的女婿,這到底是什麼意思?

餘承勳繼續說道:“陛下設皇明記後,一直令皇明記於海貿時留意海外物種、奇珍。改元之後,皇明記獻上數樣海外糧種。陛下設萬法館,延請老農為供奉,於皇莊中試種已兩年。今循物之理,已初得其法,有一物可於旱地栽種,畝產可得兩千餘斤。陛下感念楊閣老於裁革皇莊皇店時請奏設皇明記,請楊閣老賜名為洋薯。”

“……兩千餘斤?畝產?旱地?”楊志學猛地站了起來,

隨後……等等:“楊薯?”

“南洋之洋。”

楊志學心情複雜地看著他:那又有什麼區別?

可是若此言為真,確實是一樁彪炳千古之功業!

又是陛下又是楊閣老,楊志學一時不知該不該問。

朝廷的情況怎麼就那麼複雜呢?

餘承勳繼續說道:“此物之種,承勳已帶來八千餘斤,另有萬法館供奉三人。其栽種之易,匪夷所思,竟可取杆插種,率得其果實。承勳知道撫臺心中存疑,然此物,不知可否稍解山西之困,令山西百姓得以飽食否?此等善政,撫臺不願為之?”

楊志學也覺得匪夷所思。

他匪夷所思的還包括一點:楊廷和搞出這麼多善政,遍邀天下民心,這可沒有回頭路了啊!

“本撫聽說,你弟弟去了江西?”

“承業為駙馬,江西水利事務紛繁,承業之責比承勳更難。”餘承勳只這麼說。

“……本撫要先見見那些……洋薯之種,還有三位萬法館供奉。”

“自當如此。”

餘承勳彷彿坦坦蕩蕩。

楊志學有點心裡發毛。

如果真像他說的那樣是這種級別的良種,那山西可就不缺糧了。

天下又有多少旱地?想著不知道有多少人會念叨洋薯的時候想著楊廷和,他就覺得楊廷和瘋了。

這種萬家生佛一樣的功業,你也敢真的賜名?

楊志學現在十分想給楊一清去一封信,坦白地問一些東西。

中樞實在太詭異了!

楊廷和都這樣了,楊一清這個三邊總制難道沒點反應?

他可是當初陛下剛登基就召回的老臣啊!

此時的楊一清卻在加緊巡視各邊。

大明內部的事,北虜是必定已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柒合

二六五六

贅婿之無敵高手

最終浣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