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三十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9章、致命的總是細節,靖明,冬三十娘,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決則決於國策會議的原則。
他也掌控著會議過程中分歧不斷被消滅的節奏——就是那句話:先放心吵、大膽吵,聖意已經定下來的事,就不要有異議。
而毫無疑問,皇帝也掌握這國策會議形成的最終決議,包括方案是什麼樣的,由那個內閣大臣來領辦,後續如何彙報進度並檢查。
至於一件事過程中的監察,自然有廠衛和督察院、言官盯著。
這國策會議的變動不可謂不大,但又很奇妙地讓人感覺不突兀。
說穿了,無非把過去的司禮監、內閣、六部九卿、五府勳臣拉到一起來商議一下。
但是,致命的總是細節。
懸而未決的首席御書房伴讀學士!
儘量保持滿員六人的內閣大臣各領事務!
國策會議參會重臣的特權!
繼皇帝初次視朝後空出的諸多官職後,這才是自上而下會讓整個朝堂重臣流動起來的一股大潮。
位置還沒滿呢!閣臣缺兩個是什麼概念?
不能堵那麼多中層文臣進步之路的楊廷和還沒想好穩妥辦法:倒不是因為內閣首輔的權柄被削弱了,只是這御書房伴讀學士及國策會議的設立,其演變結果是難以預料的,利弊暫時想不清楚。
可他不能太過於敏感,因為皇帝在一整天的會議裡討論確定了重設三大營、改革皇莊皇店方案之後說的那句話。
“這國策會議先試行三年。三年後朕也年滿十八了,如果這國策會議和御書房伴讀學士弊大於利,屆時再調整。但在那之前,望諸卿以三年為期,忠心用事!”
只是先試行三年。
如果之前沒有發生那麼多事,楊廷和必然會嘗試勸一勸皇帝別瞎試。
可現在不行了。
像這樣一番設計,楊廷和不相信是一時興起。
最大的可能還是刑部大堂事件之後,皇帝感受到了內閣尤其是自己這個首輔的巨大影響力。
楊廷和難受得很憋屈:為了這國策會議,你居然捨得打出從根本上壓制司禮監的牌?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