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三十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7章、驚天鉅變(為盟主穢翼的Mystia加更1/2),靖明,冬三十娘,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道:“國事千頭萬緒,牽一髮而動全身。朝會眾說紛紜,也往往定不下多少事來。朕因此準備在御書房設立國策會議,謀定大事,而後上下一心。”
“國策會議”四字傳入眾臣耳中,人人無不心頭一凜,腦筋迅速運轉到極限。
注意力無比集中。
“內臣外臣之爭,內閣與六部之爭,學問之爭,許多緣由也總讓朝堂人事不寧。”朱厚熜令他們很意外地把這些問題點破了,而後更直接地說,“官居高品,每個人的去留對國事都會產生重大影響,每個人要想多分精力忠君用事也需要少些顧慮。”
他伸出了三根手指:“三年!能坐到這裡開這個國策會議的,三年裡只要不是謀逆,享有受劾不去職、無據不問罪、榮休不停俸三大特權。”
眾人心頭齊齊劇震。
彈劾是重臣沒有人沒面對過的,和無據不問罪聯絡在一起,這意味著只要不是謀逆,只要不是真的被彈劾之人當場就拿出確鑿證據,那麼就可以安心在位置上辦事。
而如果一直到了最後安然致仕,那麼就是從制度上保證了他們晚年的基本待遇,而不是天子對某些臣子的特別恩賜。
老朱家對臣下算是比較嚴苛的,俸祿設定得遠低於宋朝。官員退休之後,俸祿也就停掉了,除非天子恩賜。
但這些也都還好,能爬到這個位置的還需要操心那點俸祿嗎?
王瓊等人更是心頭激動,看著朱厚熜滿眼忠誠:這是為了保他們嗎?
雖然現在是戴罪之身,但畢竟仍然是吏部尚書。也就是說接下來三年裡只要不再繼續被翻舊賬拿出實據,那至少可以坐穩這三年的位置。
費宏和楊一清對朱厚熜還不瞭解,但沒想到剛一還朝就見識到這種大變動。
至於郭勳更是心頭咆哮:我今天是臨時來的,還是以後都可以來?五府在這國策會議上也有席位嗎?
楊廷和暫時不關注那些特權,更重要的是國策會議這個詞!
他頓時嚴肅地問:“敢問陛下,這國策會議,是用來商議什麼的?哪些人能列席此會議?”
那三大特權有意義嗎?天子有錦衣衛和東廠在手,真要查什麼人的罪證很難嗎?
對於楊廷和的疑慮,所有人都很理解。
嚴嵩做夢都沒想到,這十八張交椅的陣仗竟是要對朝堂最核心的內閣動刀子。
這段時間以來皇帝要求上奏時都要呈上具體方略,內閣的擬票空間本就已經在被壓縮。
現在更是要閣臣、九卿都在場一起議定大事了,而且這顯然會成為定例,那內閣以後還有沒有票擬權?
對嚴嵩來說,這意味著他將有充足的機會親身經歷所謂“國策”的商議出爐過程。有這份經歷的,不是作為將來的閣臣培養又是什麼?
而目前對皇帝這個決定最感到緊張的,毫無疑問是閣臣。
票擬之權實質上就是決定諸多國策的超然之權,過去都只在內閣內部商議好形成意見呈給皇帝。
眾人萬萬沒想到皇帝暗中準備了這樣一個針對閣臣的大殺器,這是在刑部大堂事件之後吧?
楊廷和絕不可能在這件事上相讓,其他三個內閣大臣呢?理論上都得站在一起。
當然了,現在的九卿對此都是舉雙手雙腳贊成的,雖然假如現在把他們拔擢入閣,他們恐怕也會改變立場。
這是核心權力的分配。
楊廷和已經謹慎了許多,絕不再會冒然就反對,他要先聽朱厚熜的解釋。
目光全都匯聚在了朱厚熜臉上。
他不當一回事一般地開了口:“朕還年輕,許多國家大事兼聽則明。朝會上亂糟糟的你一言我一語,許多事也不能一直當場議下去。到了這裡,坐著說,心情上也放鬆些,你們也都是很多事上能拿主意的臣子。在這裡要商議的事,朕也初步想了個計較。”
這段話完全不能讓諸人放鬆,關鍵的資訊還沒開始。
但大家都已經很有耐心。
“首先是以三年為一期,議出三年內做哪些需多年乃至數十年才會見到效果的事,就好比說治河,擴大社學興辦規模等等。如何一步一步地去做,每三年定下一個目標,完成到哪一步,得是好檢驗進度、論出功績的那種目標。”
“其次是以一年為長度,議出年內可以做完的幾件大事。就比如說今年,宸濠之亂的敘功是必須要完成的,皇兄的喪儀是必須辦完的,冒濫裁撤也是可以完成的。該當委任什麼人去做,如何監督進度,國策會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