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三十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94章、道長道尊相見,靖明,冬三十娘,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八家企業承擔著陛下心目當中同樣重要的實務目的。
皇帝要用他來做榜樣,激勵馬上就會參加會試的舉子們,中了的和不中的,都不必只盯著隨新法推行會出現的那些官位。
二月裡,還有一些特殊的人也陸陸續續趕到了京城。
這些人,到了京城之後就分兩個方向。
有些人去了西邊,那裡的白雲觀原名長春觀,正是當年成吉思汗為真實存在的丘處機敕建的道場,全真龍門派的祖庭。元末衰敗、明初重建後,改了名叫白雲觀。這白雲觀,實在是道教在北面的第一大派。
而東邊的東嶽廟,則是忽必烈敕建的。那是龍虎山正一道第三十六代天師張宗演的功勞嗎?
不,成吉思汗昔年是與金爭奪北方中原一帶,全真道在北方影響力大;忽必烈手裡要穩住江南,正一道在南方影響力更大。
京城裡,全真道和正一道東西對峙,現在派中“高手”齊聚。
無他,陛下尋訪而已。
道長們並不知道皇帝尋找他們,是為了和另一種道長們合作搞點什麼事。
此刻“無心世俗”的這些高手道長們,都用他們有限的政治智慧思索著皇帝尋找他們來的用意。
毫無疑問,新法即將推行至全國,大明又到了需要用一切辦法保住不生大亂的時候。在他們看來,前年還剛剛有叛亂。如今設了宰相,受命於天的皇帝將來要怎麼壓制住權力大漲的內閣首輔?
幾千年的歷史給他們的經驗是:戎與祀。
京營,陛下是練了的。但祭祀儀禮,陛下勢必要在禮部之外另有一支憑恃的力量。
“要精於方術,如此以來,我正一道此回必定壓過全真道!”
東嶽廟內,這裡的監院興奮地看著自家方丈,他更俗一點。。
沒錯,其實方丈這個詞,本是對道教十方叢林道觀主持人的尊稱。到後來,方丈、住持什麼的,兩家都通用罷了。
道家方術名目眾多,大體分為內煉、外煉。內煉方術,是行氣術、導引術、內觀術、外丹術、辟穀術、房中術等等;外煉方術,則是符籙、禁咒、占卜、祈禳、齋醮等等。
兩派各有不同。
全真道以修行“內丹”為主,不尚外丹符籙。他們要求不結婚、不吃葷、蓄髮留須、日常穿道袍住觀修行,識心見性,證道成仙。實際上,受禪宗和理學的影響很大。
而正一道則上承上古方仙道、黃老道,也有儒、墨、民間武術的影響,既可居家修道,又能吃葷結婚,同時以修煉外丹、重視符籙、祈禳齋醮的氣氛更隆重著稱。
在這裡揣摩著這次的“機會”,東嶽廟的監院感覺以後北方也要都信正一道了!
這時東嶽廟的方丈卻問向一個頗有仙範、四五十歲模樣的人:“邵道兄,你自龍虎山而來,天師可有囑咐?”
被他問話的人其實已經六十多歲,但面色仍舊紅潤,頭髮烏黑,確實賣相很好。
這人,名叫邵元傑。
“隨其自然便是。”邵元傑行了行禮以示尊敬,“天師遣貧道來京,只說了兩字:潛邸。”
那方丈眼睛一亮:“邵道兄昔年出入潛邸,為興獻帝所尊,想來也見過陛下?”
邵元傑微笑著說道:“其時陛下還是幼童,豈能記得貧道?”
監院更興奮了:“終是一樁前緣!”
邵元傑維持著形象,內心其實也很熱衷。他看了一下身旁的一位年輕人,隨後向方丈說道:“此次,我還請了陶道友同行。陶道友一向在羅田萬玉山修行,方術造詣尤勝貧道。”
被他推薦的,正是要年輕不少、如今剛剛年過四十的陶仲文。
和邵元傑這種龍虎山嫡系比起來,陶仲文倒像是個“散修”了,此時聞言連忙謙虛,然後一一行禮問了各位道兄“仙性”。
道門中人雖然說淡泊名利,但那也得分情況。
到了要直接與皇帝的需求打交道這個層次,又有幾人能壓住心魔?
“盼邵道兄、陶道友各以齋醮之術、外丹之術,揚我正一道之名。”
邵元傑、陶仲文都很期待,剛剛從皇莊那邊“配合研究”回京的金坷垃不忘主業,先關心了一下自己的糞肥大業。
風聲已經出去了,果然不少權貴大戶都安排了下人過來“洽談”業務。
金家肥大有蒸蒸日上之勢。
“有沒有旁敲側擊問一問,哪家勳戚對這生意有意?”
“……沒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