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三十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64章、大明的南與北,靖明,冬三十娘,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洪武二十一年,“八百媳婦國遣人入貢,遂設宣慰司”。
從最早的八百宣尉司——這只是一個,不是八百個——開始,雲南邊區先後設立諸多宣尉司、宣撫司、安府司、長官司、土府等。
到了此時,由原先的緬中、緬甸兩宣尉司合二為一的緬甸宣尉司正面臨木邦宣尉司、孟密安撫司、孟養宣尉司的聯手攻擊。而緬甸宣尉司的原主莽紀歲之子則率部侵入底兀剌宣尉司和大古剌宣尉司,意圖東山再起。
除此之外,還有底馬撒宣尉司、八百大甸宣尉司、寮國宣尉司。在這些大勢力之間,還有孟根土府、茶山長官司等各種小勢力。
大體上,此時雲南的土司格局被稱作三宣六尉。
按大明的說法,這些土司都是大明的一部分,諸土司土官由大明賜誥印、冠帶、信符、金字紅牌。諸土司可以擁有軍隊,但只能鎮守邊疆,而且必須服從大明調遣。他們每三年,也有一次參與朝貢給賜的權力。
沐紹勳的書房內,不光是楊博,伍文定也終於得以從黔國公這個“正經老滇民”口中瞭解到更多複雜的情況。
“近年來諸土司動靜不小,還是因為緬甸那阿瓦朝覆滅了。昔年蒙元敗了緬甸蒲甘王朝,緬甸這才有了阿瓦、勃固兩國。原先緬甸的木邦、孟養、孟密等王邦部落,甚至包括阿瓦王朝在內的緬甸這才臣服於我大明。如今,莽瑞體東奔洞吾,這上緬甸王朝已破了,下緬甸的勃固王朝只怕也堪憂。”
“……受教了。”
被沐紹勳糾正了對外滇的認識,伍文定鄭重地行了一禮。
楊博喃喃道:“這麼說來,如今倒是那緬甸的春秋過了,戰國來臨?”
“正是如此!孟養宣尉使思倫會同木邦宣尉使罕烈、孟密安撫使思真已立了莽卜信為阿瓦王,又代其請封為緬甸宣尉使,實則三土司已盡分緬甸阿瓦朝之地。那勃固王朝雖還在,然昔年四十載大戰後早已名存實亡。思倫所圖甚大,恐怕是想一統上下緬甸,再造新朝!”
伍文定若有所思地說道:“莽卜信請封,莽瑞體哭訴,朝廷一直沒有給個定論。如今看來,陛下與楊公是有通盤考量……沐公,依你之見,思倫能成事否?”
“不好說!”沐紹勳如實道,隨後又很肯定地說,“然紛爭既起,哪怕思倫無法成事,那緬甸諸邦之中恐怕遲早有人能成事。緬甸四分五裂已近兩百年,分久必合!只是緬甸這一合,雲南就不再有外滇這三宣六尉了。”
他這個判斷沒錯,只是不僅他沒想到,朱厚熜也毫無印象,緬甸歷史的齒輪從這次事件開始轉動了。最終一統緬甸的,卻是那個現在不起眼的十四歲小子莽瑞體和他的兒子莽應龍。他所建立的王朝,名為東籲王朝。
伍文定皺著眉思索,過了一會才道:“朝廷只定下興文教、開邊市、通商道、改土歸流四大方略,密旨來此,便是要你我實情奏請上去。改土歸流,就是要實土更多。外滇三宣六尉,皆是大明土司!長遠來看,都在要改的範圍內。沐公爺,你不可藏拙了,這幾日我們好生商議,奏請一個處置實策上去!”
“……督臺所言不虛?陛下是要我等參透方略,拿出處置實策?”
“只有方略無有實策,自然是要信重伱我。連鎮守太監都撤了,這不是信重你我是什麼?邊情繁複,陛下正是要你我相機行事。沐公爺既知那三宣六尉已到分久必合之時,此正建功立業之處!朝廷不處置莽卜信、莽瑞體之事,自是想聽聽你我怎麼說!”
沐紹勳還是很慎重:“若要插手其事,必要出兵!這可不是平叛剿撫,兵馬一動,糧草不是小事!”
伍文定卻胸有成竹:“故此,陛下才讓嶽公公去皇明記轉執行!沐公爺,你對雲南諸土司更瞭解,此刻你我正可大膽謀劃。可行與否,陛下和朝廷自會評判!依我之見,這兵,是定然要出的,即便是為了敲山震虎!”
“敲山震虎?震誰?”
伍文定意味深長地微笑起來:“莫登庸!”
楊博卻提起了另一件事:“督臺,陛下命下官任昆明知縣。然將至平夷時,又有旨意令下官再與皇長子殿下一同去成都。這事如何處置?”
伍文定沉默了一會,隨後眼睛一亮:“密旨在先!惟約,仍令你去成都,那便是要帶著任務去了!不急,我等先商議好處置實策,急遞到京再密令到川,你到了成都就該知道如何辦了。雲南若要出兵勸諭三宣六尉,四川轉運糧草,自要先做準備!”
“……原來如此。”
在楊博恍然大悟一般的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