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三十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44章、宣府立誓,靖明,冬三十娘,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站在那。他們的戰績已經傳到宣府,陌刀長戟和方盾,讓他們成為人群中極為引人注目的一隊。
落汗溝之戰中傷勢較輕的那些將卒,有些燒傷還裹著布,有些頭髮鬍鬚都缺了一些。
嚴春生自然也在其列,身後不知多少人都在指著他細聲議論著。
李全禮身邊,是李瑾剛九歲的兒子李源,披麻戴孝。
郭勳、朱麒同樣站於臺下。
在皇帝御駕已經抵達的通傳聲後,這處平坦的地方安靜了下來。在東面,不知多少宣府當地的百姓出了城門,遠遠眺望著這邊。
朱厚熜登上了臨時的木臺,身後,其他人舉著大明三辰旗和軍旗、舉著李瑾的將旗,陸炳則舉著那個殘破的博迪大纛汗旗。
“祭禮!鳴炮百響,慰我大明捐軀將卒英靈!”
唐順之主持著禮儀,在北面,一字排開了十組虎蹲炮。
他們百餘步開外,是另一個空曠的場地,上面韃虜首級堆積如山。
“轟!”
炮響聲傳到宣府城西,老百姓們慌張了一下,自有人在那維持秩序喊道:“不必慌張,此禮曰鳴炮,轟擊韃子首級,告慰將卒英靈!”
連續不斷的十組炮響後,那邊的人又用鐵鍬等收攏了一下被炸開的頭顱,隨後便是一把火點了。
望著那邊的熊熊烈火,郭勳當先大喊道:“陛下萬歲!大明萬勝!”
聲震於野,數聲之後才靜下來。
“默哀!肅立噤聲一刻,追思同袍!”
於是接下來只有北面火堆裡的聲音,北風帶來難聞的氣息。
這一戰,宣大三處主要戰場,明軍戰死者總計一萬四千有餘,殲敵則只是總計不到八千。
安靜的一刻鐘裡,只有臘月裡的北風吹拂著山林,還有一旁洋河水流淌的聲音。
“敬旗!敬大明國旗、軍旗、捐軀大將將旗!”
木臺之上,大明三辰旗和軍旗居中,左右是各路戰死的、在之前有資格擁有自己旗幟的將旗。
李瑾之子李源紅著眼睛,看著那面旗。
這面旗是新制的,不只是一個李字,現在多了赤城二字。他爹用命,給他換來了一個赤城伯的爵位。等他長大,就能襲封。
李全禮抬手捏了捏他的肩膀:“你父親是個好漢子!到京城後,我會代他撫養好你兄弟二人。”
李源還有個弟弟,只有六歲,他留在大同。
李全禮並不瞭解李瑾,可他忘不了李瑾最後被抬到他面前,說出最後一句話的樣子。
不巧的是,李全禮的親祖父,第四代襄城伯,也叫李瑾。
“聖諭!眾將卒見駕,共聆聖訓!”
“參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將士平身!”
朱厚熜走到了大明國旗之前,陸炳也舉著那大纛,卻丟到了前方的木臺下。
低頭看著那大纛,朱厚熜沉默了一會,隨後抬高了一些眼神,看向臺下將卒。
“七十八年前,韃子在宣府擒走了英宗。今年,你們殺敵近萬,陣斬北元大汗!朕感謝你們奮勇殺敵,揚我大明國威!”
一個簡單的對比,引來的是山呼海嘯一般的“大明萬勝”和“陛下萬歲”。
“這一仗,邊鎮將士,捐軀無算,勝得朕心痛!只是韃子常常犯我疆土,虜我子民,毀我屋田,劫我財貨。他們貪得無厭,只認得刀槍!北虜不絕,大明邊疆永無寧日!”
“仗還會有。殺了他們的大汗,他們會有新的大汗。下了雪,雪再化了,明年,他們還會來。不把他們打服,打得膽寒,還會有更多的將卒、百姓,因為北虜犯境而死!”
“今年,朕御駕宣府,談不上親征,朕連邊牆都沒出,叫什麼親征?”朱厚熜頓了頓,然後更大聲地喊道,“朕希望你們明白,你們越怯戰,北虜越覺得大明軟弱可欺,邊患永不能絕!終有一日,朕必定當真御駕親征,將韃子趕走,永不敢接近我大明邊疆!”
“陛下威武!”
這終究是在宣府的皇帝訓諭將卒,他畢竟是在這樣一場數千裡邊牆都大軍壓境的情況下來到了邊鎮。而且,這一仗打贏了,儘管贏得慘烈。
“朕不希望大明將士在禦敵中戰死,故而,朕希望你們從今天起,萬勿懈怠操練。”
“朕不希望邊軍憂慮糧餉、家小,故而,朕會想法設法保你們無憂。”
“朕不希望邊軍怯戰,故而,功必賞,罪必罰,死必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