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15章 進城,貞觀小閒王,悟途,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慎跟著黨仁弘前往廣州,黨仁弘帶來的府兵在前面和兩側保護,王府的侍衛則是居中護住李慎。 李慎也從馬車裡下來,騎上自己的白龍馬,跟著黨仁弘一起騎馬前行。 這是李慎表明自己的態度,證明自己作為皇室子弟的勇氣,和對黨仁弘的信任。 不過鐵牛的馬匹卻是緊跟李慎身後,手中的一根馬槊握在手中,隨時準備保護李慎。 這一切黨仁弘都看在眼裡,紀王府的侍衛紀律嚴明,自始至終都沒有人發出一點聲音,說過一句話。 隊伍行進整齊劃一,進退有度,兩千多人都是全身甲,就連馬匹都披掛著鎖甲, 而且黨仁弘征戰多年,眼界當然是有的,他一眼就認出來侍衛營的馬匹是西域的大宛馬, 大宛馬膘肥體壯,要不然連人帶甲普通的馬匹肯定馱不動。 而最讓他注意的有兩人,一個是薛仁貴,黨仁弘怎麼說也是過來人,看人還是比較準確的。 薛仁貴身高八尺,氣勢內斂,一看就是一名將才,而且眼神犀利,武功也應該不凡。 第二人就是他身後跟著的鐵牛,這個一看就是憨厚的漢子,讓黨仁弘這名老將都感覺到了危險。 座下的馬匹跟其他人都不一樣,比大宛馬還要高大健碩,應該是蒙古馬。 鐵牛身材高大,肩膀寬闊,雙臂一看就孔武有力,手大如蒲,雖然手中握著馬槊,但讓黨仁弘關注的是他背後斜揹著的一塊門板一樣的大刀。 從此可見兩件事,第一鐵牛力大無窮,有開山之力。 第二鐵牛的馬匹比鐵牛力氣大。 黨仁弘完全可以想象剛剛他的那一千來人是多麼的危險。 心中暗歎這紀王果然如傳說一般富可敵國。 單單論這兩千多匹西域的大宛馬就不止百萬貫,而每年的飼養費用最少也要幾十萬貫。 再加上這一身裝備,這就是一群行走的寶庫啊。 誰要是有實力劫下這批人,那可真是發財了。 “對了,黨都督,剛剛你還沒有回答本王的問題呢,你是怎麼知道本王會來的。還知道本王到了這裡。”一邊走李慎一邊問道。 “哈哈哈哈,這還是與王爺有關,王爺可還記得滄州的案子?”黨仁弘哈哈大笑道。 “你是說席辯的案子?這與他有關?”李慎好奇的問道。 “確實有關,王爺應該記得,當時陛下有旨讓各州的朝集使前去觀刑,我廣州的朝集使也在其中, 後來他書信給我,把事情說了一遍,又提到王爺要前往嶺南看望五皇子,我就叫人在忻州和廣州港等候王爺, 想要盡一盡地主之誼。 本來以為王爺會走海陸,沒有想到忻州那邊說王爺走的陸路。” 黨仁弘解釋道。 “哦,原來你是一直在關注本王的行蹤。”李慎恍然大悟的道,語氣中帶有深意。 “王爺不要誤會,下官忠於陛下,忠於大唐,王爺來到嶺南,還要經過我廣州都督府轄區, 下官只想保證王爺的安全,還有就是盛情款待王爺。” 黨仁弘趕忙解釋。 “哈哈哈哈,黨都督不必如此,本王沒有他意,本王只是去容州看望五哥,本就不想驚擾地方。” 李慎笑道。 黨仁弘臉色變的好了一些,二人繼續一邊閒聊一邊趕路。 而李慎一句都沒有提政事,而且詢問起嶺南的人文景觀等,對於這些李慎是十分感興趣的。 後世北上廣深,嶺南就佔了兩個,而且還有香港和澳門倆大行政特區,都是經濟發達之地, 他就是好奇唐朝是什麼樣子的。 因為這四個地方,李慎前世都去過。 既然李慎不問政事,黨仁弘也不會往那上面嘮,於是開始給李慎講起了嶺南地區的人文文化,和一些名山大川(正經的)。 他管轄十四個州府,懂的自然很多,而李慎就像是一個什麼也不懂的孩子一樣,聽到新鮮事物兩眼都是驚奇。 甚至有時候李慎還會發出驚呼聲配合一下,讓黨仁弘頗為受用, 皇子又怎麼樣,不還是一副沒有見過世面的樣子麼? 走了一個時辰,終於到了廣州都督府,李慎看著高大的城牆,頗為感慨, 別看現在高大,這裡後世就是遺址了。 “王爺請入城~”黨仁弘說道。 “仁貴,下令侍衛營在城外安營紮寨,一營跟我進城。”李慎轉身吩咐。 按唐律,軍隊不可進城,李慎的護衛營屬於親王府下屬三千護衛,也屬於軍隊所以不可以入城, 但是親王有一個儀仗,人數在三百人左右。再加上攜帶的侍衛就是五百人。 李慎沒有儀仗,所以就可以鑽個空子再帶三百多人裝作儀仗, 這要是在有人上綱上線的彈劾,李慎也無法爭辯,不過李慎臉皮厚,若是黨仁弘說不同意, 李慎就讓侍衛們把鎧甲脫了,不就是儀仗了麼? 不過顯然黨仁弘並不在乎這些,就跟沒聽到一樣。 就這樣李慎帶著近五百人進了廣州城,來到黨仁弘的刺史府。 不是李慎好排場,而是李慎也不知道黨仁弘為人如何,若他是個大奸大惡之人,猜測李慎就是為他來的,再痛下殺手,李慎都覺得自己很冤枉。 做任何事李慎都是防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之說書先生

漂漂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