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80章 入城守則,貞觀小閒王,悟途,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將軍~~我們可以護著將軍衝出去。”當副將聽到金恩的話後,焦急萬分的道。 俘虜在這個年代等同於奴隸,沒有什麼好下場,尤其是戰爭時期,往往都被當做敢死隊和炮灰使用。 “唉,我們衝不出去的,你看看四周,最少有七八萬騎兵,何必讓我們的將士白白送死呢。 我們已經為了寶藏王盡忠了,讓將士們吃頓飽飯吧,哪怕是之後死了也是一個飽死鬼。” 金恩效忠高氏,但不是愚忠,如今高句麗國內什麼情形他比誰都清楚, 國家分裂,戰亂四起,民不聊生,已經倒退回當年的戰國時期。百姓對朝廷失去了擁戴, 他們是戰士守衛的是國家,而不是守衛寶藏王。 他本以為寶藏王獨立後,百姓會過的好一點,可哪知會是這般場景,將士們已經沒有了守護的物件, 不像唐軍心中是有作戰的目標的,所以他們才越戰越勇。 在金恩的命令下達後,高句麗計程車兵也都鬆了一口氣,最少現在不用死了。 紛紛都放下武器裝備,乖乖的聚在一起,騎兵是由程名振帶領,下令讓他們慢慢向東城移動, 等他們走後民夫會收拾他們的武器裝備。 所有人被趕到了東城的甕城中,李積已經派兵安排妥當。金恩等將領被單獨關押, 沒有將官的組織,士兵反抗的機率很小。 就這樣一場轟轟烈烈的攻堅戰圓滿落幕。 當李承乾得到這個訊息的時候高興的喊了一聲好。徵高句麗的第一步終於完成了。 “大元帥,我們還是明日再入城,今日天色已晚,以免發生什麼不測。”一旁的李道宗看李承乾這興奮,於是提醒道。 李道宗到沒有笑話,年輕人第一次當大元帥,首戰告捷,怎麼可能不興奮, 要是換成李慎估計這時候早就嘚瑟的不行了。 “嗯,皇叔說的有理,那就讓各部統計戰果,然後本宮寫一份奏摺送回長安。”李承乾還是比較穩重的。 “大哥,各部應該會佔領城內的重要衙門,還有糧倉之類的,但是我們這次是以仁義之師的名義來的。 還是給百姓一個好印象為好,所以要約束下面的兵丁不得擾民,不得掠奪。”旁邊的李慎插話道, 倒不是說李慎是好人,這個年代戰後很多都會在城內慮多,但是李慎的計劃是收服高句麗。 地盤好打,人心難收。他的計劃就是要以仁義為基礎,讓高句麗百姓認可, 李慎可是知道人民戰爭的可怕之處,如果唐軍也是到處殺燒搶奪,那面對的就是高句麗幾百萬的百姓。 “十弟有何建議?”這個事他早就從李慎的那知道了。 李道宗這次來說是副帥,其實就是幫李承乾在錯誤的時候糾正錯誤,也是觀察者。所以他沒有說話,而是看著哥倆做決定。 “來,大哥這是我寫的進城守則。你看看。”李慎拿過來一張紙,這是他閒暇之餘寫的。 李承乾接過仔細看了起來,只見上面寫的很簡潔: 不準欺壓百姓,不準進入民宅,不準掠奪百姓財物,不準破壞莊稼、不準調戲女子、不準虐待俘虜。 李承乾看完抬頭看著李慎,他倒是覺得沒什麼,作為皇帝的接班人,從小告訴他的就是愛民如子。 只不過他也聽前輩們說過,士兵打勝仗後都有一些不好的傳統。 李承乾扭頭看了看李道宗,然後詢問他的意思。 李道宗看過後也有些皺眉頭的意思,這要是允許了,就會被定為軍紀, 違反軍紀就要被殺頭,但這對於他久經沙場的人來說其實都是小事,能打勝仗才是重要的。 看出兩人的猶豫,李慎解釋道; “大哥,皇叔,我們大唐來此不是因為掠奪,而是為了征服他們,徵地容易,徵人難。 怎麼樣才能讓他們為我們所用?高句麗有幾百萬的百姓,如果他們都認為我們是敵人,那我們將面對的是幾百萬敵人,可如果我們把他們爭取過來呢? 到時候他們就會幫助我們對抗寶藏王和淵蓋蘇文,這就叫人民戰爭。 大哥,皇叔,百姓是很單純的,誰對他們好他們就會擁護誰。” 李慎的話讓李承乾和李道宗陷入了沉思,他們從來都沒有考慮過這個事情, 李承乾是沒有經驗,李道宗是因為這些年他們都是打下來一個城,然後交給後面的朝廷管理,他們只負責打就是了。 “可是,下面的將士會怎麼想 ?”李道宗問道。 “這有什麼,他們是戰士,不是土匪,應該有鐵一般的紀律。軍紀的第一條就是服從命令。 如果有人犯了,那就殺雞儆猴以儆效尤。 說句實話,大唐軍,也就禁衛軍還可以。” 李慎不屑的說道,他看多了鐵一般的軍隊,鐵一般的意志。 “要不十弟你再去跟將士們說一說?”李承乾想到了李慎的隱藏技能, “我才不去。”李慎果斷解決,搞笑呢,你才是主角好不好,別什麼事都讓我去。 看到李慎的態度李承乾也無奈,不過他還是決定聽取李慎的意見,他覺得李慎說的對, 作為一個統治者,得到百姓的擁護才是最重要的,百姓都擁護你就沒有人反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