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79章 送珠子,貞觀小閒王,悟途,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石頭快馬加鞭的跑回紀王府,從陸定娘那拿來了一小袋玉珠。 李慎接過袋子在李世民的面前倒在桌子上,對著房玄齡等人說道: “那個,本王也不懂,諸位看看哪一個適合。” 包括李世民在內的眾人都把目光聚集了過來,只見桌子上有二十幾個大小不一顏色不同的珠子。 李世民上前拿起一個看了看,確實是玉製的。 而且每一個都是珠圓玉潤,色澤鮮明,每一顆都是上等的好玉所制。 其他人也都上前挑選,作為嘴含珠玉,要有一定的大小,圓不圓,成色也儘量挑選好一點,顯得尊貴。 “老臣覺得這個就不錯。”長孫無忌手裡拿著一個大一點翠綠色珠子說道。 “臣覺得這個可以。”唐儉手裡是一個墨綠色的大珠子。 “這個怎麼樣。”李世民手裡拿著一顆白玉的珠子,大小也適合。 這時眾人才發現,李慎的這些珠子裡,除了一些小的外,其他的都是極品,不管是品質,還是打磨的形狀都可以用。 這讓眾人不禁有些疑惑,這個紀王沒事弄這麼多含玉珠子幹什麼,這多不吉利,而且這也太多了,這得死多少人。 雖然疑惑不過這個時候誰都沒有問出口, 索性就用李世民拿的這顆漢白玉的珠子,由李大亮的妻子放入李大亮的口中。 李大亮的妻子和兒子痛哭流涕,跪在李世民和李慎面前表示謝恩, 他們都知道這顆珠子價值連城,紀王卻拿來給李大亮作為含珠,讓李大亮走的體面一些,這是恩情。 李世民心中想到李大亮一生清廉,現如今竟然連嘴裡的含珠都沒有,就心中難過,不禁雙手拔在棺旁留下眼淚。 “阿耶,節哀,龍體要緊啊。”李承乾在旁勸阻。 “朕,對不住大亮啊,竟然沒有早些知道實情,大亮如此清貧,這是朕之過。” 李世民越說越傷心。 身後的一些大臣也都流下了淚水。 他們跟李大亮也算是同僚多年,有著感情的。 “嘩啦,嘭嘭嘭,嘭嘭。” 就在李世民懊悔之時,就聽到棺材內一陣碰撞時。 只見紀王李慎正把手裡的玉珠都倒進棺槨中, “老十,你這是幹什麼!?”魏王李泰呵斥道。 李世民也是目光看向李慎, “阿耶,不是覺得有虧於武陽縣公麼?那作為兒子,我當然要為阿耶彌補一下,這些珠子雖然不是什麼好東西, 但我願意貢獻出來,作為武陽縣公的陪葬品,算是我阿耶的賞賜吧。阿耶覺得如何。” 李慎說完看著李世民, 李世民這才反應過來,滿臉欣慰的點點頭。 “嗯,這些就作為朕對大亮的賞賜,不能讓大亮走的太寒酸。”說完還抹了一下眼淚。 一旁的眾大臣一個個佩服不已,還得是紀王,這些珠子的材質都是玉中極品,紀王竟然說送就送出去了, 還口口聲聲說不是什麼好東西,果然紀王還是那個紀王,出手就是不凡。 要知道這一顆珠子就夠百姓一大家子吃穿十幾年,紀王一下就扔進去二十幾顆。 有李慎的這一出轉移話題,使得李世民的悲傷情緒有了一些好轉。 眾人拜祭一番後,也都隨著李世民一同離開。 一代功臣李大亮就此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留給後人的只有各自的評說。 除了李承乾,其他哥三都各回各家, 大臣們跟著李世民回了皇宮,他們還有公務要處理。 李承乾擔心李世民所以跟著李世民回了皇宮, 回到兩儀殿,李世民現在也沒有心情處理政事,於是對著李承乾說道: “高明,一會你把奏摺都拿回東宮吧,明日上朝你來主持,朕累了,休息三日。”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讓李承乾執政了,所以李承乾也沒有什麼驚訝,李承乾只不過是擔心李世民的身體。 人在大喜大悲的時候最容易出現毛病。 “阿耶,人死不能復生,阿耶節哀,” 李承乾也不知道該如何勸說,只能說節哀。 “唉,高明,作為帝皇,每日心中所想的都是這天下的黎民蒼生,但是人力有窮時, 很多事情都不能面面俱到,這個時候就需要良臣在旁提點。 李大亮就是良臣之一,但是卻沒有人跟朕說李大亮的事情, 我大唐的一位國公,大將軍,一部的尚書,在死的時候竟然窮的連含的珠玉都沒有, 高明你說這是不是朕的失職,大亮的死是不是我大唐的損失。” 李世民越說越有些激動。 這件事確實有些打他的臉了。 李承乾聽後說道: “阿耶,這也是武陽縣公為官清廉,而且一心為民,養活了許多的孤兒,其實阿耶每年也賞賜不少錢財的。” “唉,”李世民嘆了一口氣, 李承乾心中正在思索如何才能轉移李世民的悲傷情緒。 突然他想到了他的弟弟,紀王李慎, 只要是跟李慎有關係的事情,李世民不是生氣就是高興,從來都沒有悲傷。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之說書先生

漂漂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