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07章 解除紀王府武裝,貞觀小閒王,悟途,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果然不出李世民所料,刺殺的事情很快就傳回了長安,甚至都比李世民先到的長安。 第二天一早的大朝會上,百官先是奉承了一遍李世民,幾千使團朝拜,這可是史無前例的。 大臣們都知道這必將被載入史冊,萬國來朝,天可汗的稱號會流傳千古。 所有人都獻出了自己的讚美之詞,包括幾位丞相,房玄齡,馬周等人。 甚至開始群臣諫言,希望李世民泰山封禪,李世民雖然意動,但是怎麼也得三請三辭, 所以李世民以功績不足為由婉拒了一次。 而接下來就是刺殺的事情, “啟稟陛下,臣聞,陛下在涇州遇刺,而刺客各個身懷絕技,不知陛下刺史是否交給大理寺查辦。” 大理寺卿孫伏伽率先開了口,不管如何他們大理寺對於刺史都是責無旁貸。 李世民聽後微微一笑: “朕已經安排百騎司進行調查此事,既然孫愛卿的大理寺也想盡綿薄之力,那傳旨,酌大理寺協同查辦,一定要查個水落石出。” “臣遵旨。”孫伏伽領命退了下去。 “陛下,不知刺客可留下線索?臣聽聞刺客留下了一塊紀王府的令牌,不知可有此事。”御史崔仁智站出來說道。 李世民聞言看了過去,這件事情知道的人可就不多了,當時不少大臣雖然在跟前,但是令牌可是自己收起來的。 世家的御史怎麼會知道的這麼清楚,莫非是世家所為? 李世民不動聲色,面無表情的說道: “確實有兩塊令牌,而且不光有令牌還有弩箭和一把刀。 不過這些朕已經查實跟紀王府無關,稍後朕會讓王德把具體之事告訴大理寺卿。也方便大理寺調查。” “陛下.”王家的新任御史站了出來, “陛下,臣以為既然令牌和武器都屬紀王府,那就算是不是紀王府的東西,紀王府也跟這件事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紀王府在長安城外擁兵三千之眾。這已經不符合規矩了,更何況眾所周知,紀王府有一支神秘的隊伍,各個武力超群,擅長刺殺。 即便這件事不是紀王府做的,但是臣覺得還是消除紀王府的兵力為好。 這裡是長安,若是陛下下旨紀王出藩,這些兵力乃是應該的,可現在在長安紀王要這些兵而且還是私軍,恐怕很危險。” 王御史的話剛說完,私底下就有議論之聲,這件事其實可大可小。 按照律法,親王親事府護衛和官員都是要配齊的。 李慎作為親王有親事府護衛三千人是頂配了,這還不算他紀王府的內事府的幾百侍衛。 雖然合法但是不合規,沒有一位皇子在京城可以如李慎這般配齊兵將的。 “陛下,王御史所言極是,紀王乃是親王若是出番那無可厚非,但是在這長安還是要避嫌為好。 三千多精兵強將,陛下應該知道有多危險,臣只是為陛下擔憂。” 盧承慶也站了出來附和。 緊接著不光是盧承慶,還有謝家,蕭家,楊家,崔家,王家的官員都紛紛站了出來。 他們的目的很明確,李慎的利刃有重大嫌疑,應該立刻調查,而且這類組織很危險,應該廢除利刃。 還有就是想要解除李慎的武裝,只有內事府的侍衛看家護院就行,什麼時候出番了再配親事府兵士。 李世民靜靜的看著幾十人,他在思考他們這些人的目的是什麼? 解除了老十的武力,難道他們還敢動手不成? 當年是因為國朝不穩,不便大開殺戒,但是現在各地讀書人暴漲,每年的科舉取士都很見成效。 現在就算是殺個幾百人朝廷也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啟稟阿耶。” 就在李世民思考的時候,魏王李泰站了出來,李世民看了一眼後眉頭一皺,莫非這個兒子也是主導者? “你有何事?” “阿耶,兒覺得此事跟十弟無關,兒也不建議廢除十弟的親事府。” 李泰大大方方的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哦?什麼原因,說出來聽聽。”李世民眉頭一挑,李泰的說法讓他有些意外。 “回阿耶,這明顯是有人栽贓嫁禍十弟,大家都知道,十弟從小聰慧,智慧如妖,怎麼會犯下這等低階的錯誤。 行刺阿耶對老十沒有好處,只有壞處,老十不爭名只奪利,現在他最大的依仗就是阿耶,他怎麼會去刺殺阿耶呢? 而且還用自己的專屬武器,留人把柄,這不是不打自招了麼? 兒覺得背後之人一定是忌憚老十手裡的武力,所以才想辦法想要廢除, 他們越是這般,我們就更不能如他們所願。” 李泰分析的頭頭是道,這個道理在場的大臣們其實早就心知肚明。 “阿耶,四哥說的兒不敢苟同,四哥可聽說過聰明反被聰明誤?有的人可能就是故意故佈疑陣,讓大家以為不是他做的。 當然兒不是說刺殺的事情是老十做的,兒也相信刺殺一定跟老十無關。 只不過老十圈養幾千精兵,與禮法不合。” 李泰說完後,李治插嘴道。(番茄小說免費閱讀。) 李世民看了一眼李治,然後對著太子李承乾問道: “太子,你對魏王和晉王說的有何看法?” 李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之說書先生

漂漂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