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夾生的小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6章,[紅樓+清穿]女主來自末世,夾生的小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三日的大婚過後,江菱便搬到了翊坤宮裡住。
冊封之後的日子,其實與皇貴妃沒有什麼差別。江菱每日還是在處理些零零碎碎的瑣事兒,偶爾給康熙出出主意。唯一的變化是,康熙時不時會將她傳到養心殿,讓她呆在屏風後面,聽聽侍臣們的話,完後再議議近日發生的大事兒。
五月中旬的時候,康熙照例將江菱傳到養……唔,這回是乾清宮東暖閣。梁大總管親自將江菱引到閣樓裡,說了聲“皇上在裡邊兒等著娘娘”,便躬身退了出去。江菱好奇地望望四周,大多是擺放整齊的案几,還有案几上面連篇的累牘,有些案几上還殘留著尚未乾涸的墨汁,顯然在不久之前,這裡是有別人在的。
江菱走到最裡面,看到了伏案奮筆疾書的康熙。
與往日龍袍加身的樣子不同,今日康熙換了一身常服,連平時佩戴在身上的物件兒,都預設了不少。江菱默默推算了一下,發現今天是休沐日,便釋然了。
康熙察覺到江菱的到來,便抬起頭道:“到朕跟前來坐。”
江菱垂首道:“遵旨。”然後小心翼翼地繞過那些案几,來到康熙的身邊坐下。康熙手頭上堆著一摞未批閱的奏章,匣子裡還擱著一些。他在奏章裡面找了找,揀出一本來,遞給江菱,道:“這是你阿瑪剛剛送抵京城的摺子。”
江菱猶豫了一會兒,才小心翼翼地接過那封摺子,展開來細看。
奏章上倒是那位大人的筆跡,先是因為四年前的事情,跟康熙告了罪,言辭頗為懇切,還隱晦地提到了一些“當日南巡時說過的話”。江菱從右到左慢慢地翻閱過去,才發現這位大人,確實是老謀深算得很,非但簡略提了提江菱的身份,而且還隱晦地提起,莫要讓他們在朝堂之上的爭鬥,牽連到了宮裡的娘娘。
在那封摺子的末尾,那位大人還提了提嶺南的事兒,但這些事兒,都與江菱無關了。
她看完那封摺子,便將它整整齊齊地疊好,放在康熙的跟前。康熙停下筆,倒轉筆頭,用筆桿點了點那封摺子的封皮,道:“這是一個半月之前,從嶺南發往京城的。”
二月初的時候,宮裡出了那件事兒。
三月中旬,康熙一封斥責的聖旨,發往嶺南。
三月末的時候,那位大人便回了一封摺子,今日才到京城。
江菱在心裡推算了一下時間,暗想,康熙讓自己看這封摺子的意思,莫非是……
“冊封皇后的旨意,要等到月餘之後,才能送抵嶺南。”康熙調轉筆桿,在硯臺裡蘸了蘸朱墨,在那封摺子的末尾批了兩個字,又將它壘在了面前的一摞摺子上面。
江菱道了聲“多謝皇上”,想了想,又試探著問道:“今兒皇上宣我過來,是因為阿瑪麼?”
康熙將面前閱了一半的奏章往前一推,道:“這是其中之一。朕想著你二人多日未曾見面,如今有了訊息,應當讓你瞧一瞧。你……”康熙似是沉思了片刻,才續道,“要是有話想跟你阿瑪說,亦可寫了書信,夾雜在這封奏章裡,與朕的信使一道,送往嶺南。”
江菱愕然。
好一會兒之後,她才找回了自己的聲音:“多謝皇上恩典。”
閣樓裡的氛圍有些靜謐。江菱稍稍往後挪了一點,準備給那位大人寫一封信,隱晦地感謝他的老謀深算。正在琢磨著,康熙忽然又遞過來一封摺子,道:“瞧瞧這個。”
江菱下意識地接過那封摺子,上面寫著大大的江南兩字。
她又看了看康熙,康熙的眼睛裡隱有鼓勵之意。
江菱將摺子從右往左地細看。那上面寫著,從江南到嶺南,一共開了七個商埠,廣州、泉州、杭州、揚州、蘇州、金陵、金門,一切均如廣州。諸外國使臣可在廣州駐紮,遣本國商人,持手令,前往七埠,各行通商。無手令或不經本國使臣通稟者,押送至廣州,遣回。
江菱抬起頭望著康熙,有些不明所以。
康熙言道:“你先前說過,國外的使臣們龍蛇混雜,朕便讓他們擬了這個條陳。如果事情順利,等今年年末,國外的物件兒便能送抵京城了。還有這個。”他又遞了另一封摺子過來。
江菱接過了那第二封摺子,仔細看去。
那上面寫著,揚州城和隔壁的幾個小鎮子,已經變成商人們南來北往的通商之所,偶爾還能見到幾個西洋人。南洋和西洋的商人們,除了廣州之外,所居最多的地方,便是蘇州與揚州了。
那上面還說,國外的客商們,去蘇州是為了絲綢,到揚州,是為了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