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打到蘇墨稱帝結束最好
邩鳥之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4章 打到蘇墨稱帝結束最好,十八道金牌追令,開局混沌道體!,邩鳥之神,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173章打到蘇墨稱帝結束最好
看著蘇墨不打算插手的樣子,諸葛亮心中也頗為無奈。
自從上一次同蘇墨徹夜長談後,蘇墨對於邊軍的權利下放便極為明顯,這讓諸葛亮有些無奈。
他讓蘇墨放權的目的是為了培養新人,如今蘇墨乾脆將權力盡數交給眾人,這讓諸葛亮覺得壓力倍增。
可如今蘇墨已經如此,他也沒辦法,只能硬著頭皮佈置。
關於九州大陸的局勢,他已經瞭解的大差不差。
尤其是臨近幾大王朝之間的矛盾和淵源,諸葛亮特意命人整理了一份九州歷年史。
其中完整的記載著,大武王朝和大周王朝之間的恩怨。
兩大王朝老祖之間的矛盾等等。
這些內容都是諸葛亮做出決斷的依據之一。
外加上各地斥候傳回的幾大王朝邊關情況,諸葛亮對於幾大王朝的態度也有所不同。
離陽王朝向來保守,民風淳樸,皇帝張問天也偏向膽小。
先前湘關爭奪戰中,邊軍重創了一番離陽王朝的五十萬大軍,後者毫不猶豫的直接和談賠償。
如此之人,諸葛亮並不打算將他視為重點。
匈奴王朝雄踞草原良久,民風剽悍,喜爭鬥。
即便不久前邊軍剛剛擊潰匈奴大軍,在諸葛亮心中,匈奴王朝乃是最需要防備之人。
大武王朝雖然國力強橫,兵強馬壯,可同樣與大周王朝有數百年恩怨。
一旦邊軍同大周王朝起兵,相比其他王朝,大武王朝是最不會出兵干擾的一方。
後者一定會等到大周王朝和蘇墨兩敗俱傷之時,再出兵玉門關。
針對臨近的三大王朝,諸葛亮做出的決斷是重點放在大周王朝,其餘三大王朝各自派出兵馬,同時準備討伐。
看著一眾請戰的副將,諸葛亮淡然開口道。
“此次攻伐大周王朝,白起為統帥,陳武為先鋒。”
“邊軍調派二十萬步兵,十萬騎兵前往。”
“紅衣大炮調配三百門,火槍一千支。”
不等諸葛亮繼續說完,一旁的趙無極和鄭文等人臉色忽然一變。
又是白起統兵,兩人心中皆是有些不服。
先前攻伐大武王朝便是白起統兵,如今應對大周王朝又是白起統兵,難道兩人就比白起差很多嗎?
聽到先鋒將軍竟然是陳武,程猛心中極為失落。
先前攻伐大武王朝,又不是他們先鋒軍不能打。
實在是紅衣大炮過於恐怖,將眾人的風頭盡數搶走,先鋒軍連施展的空間都沒有。
如今直接換成陳武擔任先鋒軍,程猛心中難免有些不悅。
一旁,諸葛亮並未過多解釋,轉而繼續說道。
“趙無極率十萬騎兵,鎮守匈奴邊境。”
“我會在邊境處設一百們火炮,調配一千隻火槍。”
聽到這話,趙無極一臉欣喜的起身說道。
“保證不讓軍師失望。”
說完後,趙無極仍是頗為期待的搓了搓手。
一千隻火槍,這意味著他麾下騎兵,能弄出來一千人的精銳火槍隊。
至於一百門火炮則是用來防守使用,他不打算帶到草原上去。
安排完趙無極,諸葛亮隨即轉身對著鄭文說道。
“湘關十萬守軍不動,我再額外給你調派一百門火炮。”
“無論離陽王朝來多少人,湘關決不能丟。”
他看著鄭文的眼神中滿是嚴肅,絲毫不像剛剛那般輕鬆愉悅。
在他計劃中,湘關是唯一一個,自己負責一切事務的邊關重鎮。
太安城,玉門關,匈奴邊境,這三個相距接近。
大軍可以隨時調動。
唯有湘關距離較遠,一旦出事就需要調派騎兵強行支援。
鄭文也感受出諸葛亮對於湘關的重視,他直接起身承諾道。
“只要末將還有一口氣在,湘關絕不會丟。”
他這番話的確是自己的心裡話。
一百門紅衣大炮若是還守不住湘關,他也沒臉返回太安城面見眾人。
白起用三十門火炮,就轟碎了大武王朝三十萬邊軍。
他一百門火炮再怎麼也能威懾七十萬大軍。
湘關之地本就難以調派大軍圍剿,外加上火炮這個戰場殺器,鄭文想不到湘關怎麼才會失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