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榮小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受阻,三國芳華之家父袁紹,光榮小兔,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袁熙對於不能親眼見證白狼山之戰還是有些遺憾的,畢竟要是在現場,便有可能會目睹張遼大展神威。
不過如今歷史已經發生了改變,將來發生什麼袁熙也不知道,要說面對這種全新的戰場,袁熙後世的經驗便失去了作用,所以他思來想去,還是覺得諸葛亮比自己更加合適。
而且諸葛亮也需要單獨領軍的經驗,畢竟將來的歲月裡,諸葛亮將會是袁熙平定天下的中流砥柱,晉國也需要他快速成長起來,從而去壓制魏國成長中的司馬懿。
而且在袁熙看來,鮮卑人的優勢就是機動性和數目,缺點是兵種單一,士氣容易崩潰,在打陣地戰方面可比曹軍差的多了,正適合諸葛亮練手。
所以他安心在易京調動後勤補給,同時蒐集各方情報,每天都有幾十封急報從四面八方送到易京,讓袁熙能夠及時掌握天下大勢。
前些日子因為袁熙忙於對付鮮卑,所以聽到曹操死訊後,也沒有來得及去感嘆失去了這個最厲害的對手,直到這個時候,他才能靜下心來,好好思考曹操去世對天下的影響。
他對曹操的觀感還是頗為複雜的,對方雖然是導致袁氏覆滅的罪魁禍首,但袁熙還是頗為佩服曹操才能的,不得不說後世三國這麼出名,劉備和曹操功不可沒。
尤其是曹操雖然不符合後世現代人的價值觀,但也有著自己獨特的人格魅力,可以說沒有曹操,便沒有後世的三國曆史。
魏國的統合,很大程度便是依賴於曹操這些年來的個人能力,不得不說曹操運氣很好,雖然經歷了種種危機,沒有死在戰場,最後是在床榻上過世的,但究其原因,還是袁熙用了些和曹操相似的手段,大大加快了這個過程。
晉魏爭鋒,到最後也能出現轟轟烈烈,蕩氣迴腸的二王對決,有的只是見不的檯面的小手段,並沒有給後世留下多少可供傳唱的東西。
袁熙對此毫無愧疚,爭奪天下,本就無所不用其極,他學不來劉備,而且他對自己的能力認知很清楚,要是和曹操劉備擺在同一個起跑線上,自己怎麼可能贏得過他們,不好好利用穿越者的優勢,那才真是和自己過不去。
如今袁熙已經將目光放到了更為長遠的未來,雖然魏國的力量被他大大削弱,但隨著袁熙地盤的擴大,今後數年內面對的問題反而多了。
後世三國打了那麼長時間,也不能說全是曹魏不堪,其佔據中原,雖然人口土地資源是最多的,但邊界線也是最廣的,所以面對的問題也是最多的。
只從北地來說,從最西邊的涼州羌人到幷州的南北匈奴,再到三部鮮卑和烏桓,最後到公孫家族和朝鮮半島,在三國鼎立的幾十年時間裡面,曹魏動用了相當一部分人力物力壓制北地邊境,只從這一點上來說,說曹魏在爭奪天下的同時,也保障了中原的安定。
如今隨著袁熙拿下冀州,將幷州幽州青州等地連到了一起,取代後世的曹魏,成為了抵禦外族的中原屏障,那他接下來也必然要投入相當大的一部分兵力,來解決這些極為麻煩的問題。
袁熙憑藉後世經驗,早前就開始佈局了,他打下百濟後,留下田豫繼續攻略三韓,同時往北威脅高句麗。
如今田豫基本已經全面逼降了三韓,同時按照袁熙的佈置,在當地重擢選官員,同時將文字語言全部改成漢話,儘可能普及到所有的階層。
這種釜底抽薪之計,才是真正解決民族之間隔閡的辦法,朝鮮半島好在沒有自己文字,所以推廣起來相對容易,但教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袁熙估計至少需要十幾二十幾年時間教化出一兩代人來,才能為將來的融合打下基礎。
所以田豫臨走前,袁熙給其定下的思路,便是軍事行動可以快,教化不能急,需要穩步推進,徹底將朝鮮半島的漢化基調定下來。
在這種思路下,田豫一步一個腳印,將戰線推進到高句麗的邊境同時,加強三韓當地的施政,收到了不錯的成效,同時他將三韓地區重新規劃,合成了漢東郡,雖然名義上是上書歸入漢廷,但天下都知道這已經是晉國自己的地盤了。
而對於高句麗來說,其面對的形勢比後世更加惡劣,其本來就在和公孫度家族相爭,此時後方三韓地區的陷落,高句麗腹背受敵,覆亡是遲早的事情,所以其大王很可能會和鮮卑勾結起來,同時還會影響到反公孫家族和烏桓。
對此袁熙也早有防備,他派人分化招降高句麗的同時,早就在烏桓和公孫家族中佈下了大量眼線,對於兩邊的情報瞭如指掌,所以他才和諸葛亮定計,將鮮卑引到有異心的烏桓部族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