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榮小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理想,三國芳華之家父袁紹,光榮小兔,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想法,諸葛量雖然死了,但大軍出征一次不容易,他想繼續攻打魏國,讓費禕楊儀護送諸葛亮靈柩回去就是了。
魏延作為劉備最受器重的幾人之一,是北伐的堅定支援派,而費禕事後的表現證明,他是反對北伐的。
費禕此時應該是動了些心思,因此魏延要他簽署軍令時,他找藉口回去商議,然後跑了。
《三國志·蜀書·劉彭廖李劉魏楊傳》——因與禕共作行留部分,令禕手書與己連名,告下諸將。禕紿延曰“當為君還解楊長史,長史文吏,稀更軍事,必不違命也。”禕出門馳馬而去,延尋悔,追之已不及矣。
這上面的記載說明,魏延費禕是達成約定的,不然也不會簽署軍令,但費禕撒謊反悔,其穩住魏延後,出了營帳馬上就跑了,魏延反應過來,已經是晚了,然後費禕幫楊儀操作了接下來發生的事情。
但之後三國志兩個版本就出現了偏差。
陳壽的本傳記載,之後魏延全軍急行,不知道透過什麼手段,越過了中軍,騙過了鎮守中軍的五千姜維虎步軍,再越過蜀軍後軍,短時間內悄無聲息跑完了五百里的褒斜道,然後燒斷了棧道。
至於這是怎麼做到的,誰也不知道,也許魏延兵士突破了人體極限,亦或那時已經發明瞭運輸機吧。
要是魏延真有這個本事,別說子午谷了,只怕早就打進鄴城了。
而且去過褒斜道的人都知道,以現代交通之發達,其很多地方也只能容一二人並行,一邊臨水,一邊是絕壁,要是燒斷了棧道,以古代的惡劣環境,只怕蜀國中軍後軍沒有一個能回來。
然後按照本傳記載,最終結果是,最能打的魏延被楊儀打敗,據記載蜀國將領之中,魏延在兵士中威信極高,然而這種關頭他的手下兵士竟然全都跑光了,於是魏延就這麼被殺了。
這種事情也確實有可能發生,但可能性應該不會大於劉秀那場天降隕石。
接下來的事情真相,已經都湮沒在歷史的洪流中,費禕立挺楊儀,蜀中的蔣琬等人也紛紛站隊,雖然他們並沒有去過現場,也沒有經過任何調查,但他們就是一邊倒支援楊儀,只是因為他們都是本土益州派。
事件過後,蜀國官方認定魏延有錯。
半年之後,楊儀暴斃。
此事似乎就這麼不了了之。
但姜維無疑是旁觀了整個過程的。
之後九年裡,費禕接掌蜀**權,對姜維北伐的要求置之不理,就是出兵,也只給姜維幾千兵。
“維自以練西方風俗,兼負其才武,欲誘諸羌、胡以為羽翼,謂自隴以西可斷而有也。每欲興軍大舉,費禕常裁製不從,與其兵不過萬人。”
這種兵力別說北伐,就是守備邊防都困難,就這樣過去了整整九年,也錯過了最好的時機,魏國得以休養生息,兩邊國力差距進一步拉大。
在此期間,費禕掌握大權,他的所作所為與諸葛亮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他身處漢中,朝廷中的事務都要先諮詢他的意見才能實行,他身兼大將軍、錄尚書事、益州刺史,將蜀漢的軍政地方大權都掌握在手中。
就這樣他還不滿足,還想當宰相,因為看相的說成都沒有宰相的位置,費禕就北屯漢壽,劉禪也只能應允。
此時的費禕幕府,儼然已經是獨立的小朝廷。
但諸葛亮專權是為了北伐,但費禕是為什麼呢?
費禕謂維曰“吾等不如丞相亦已遠矣;丞相猶不能定中夏,況吾等乎!且不如保國治民,敬守社稷,如其功業,以俟能者,無以為希冀徼倖而決成敗於一舉。若不如志,悔之無及。”
費禕的意思很明顯了,咱們才能不足,只能老實待著,北伐是別想了,下輩子吧。
費禕在諸葛亮在世的時候,也曾經是被寄予厚望的接班人,他甚至不是不能打,他的軍事能力並不低,甚至高於早期的姜維。
但他有如此能力,最後還是選擇了消極抵抗,專心權術,是什麼改變了他,一切都不得而知,但事實便是如此。
劉禪整天面對益州本土投降派,幾十年下來也累了,投降後說出樂不思蜀也不奇怪,畢竟這群益州官員從始至終就不想打仗。
不出意外的話,照這樣下去,姜維將會蹉跎到老死,再也無法實現傳承自諸葛亮的北伐志向。
然而發生了一件事情。
在姜維整整等了九年之後,全面停止北伐,大權獨攬的費禕,在延熙十六年的歲首大會上,被魏國降將郭循刺殺,就此暴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