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榮小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情報,三國芳華之家父袁紹,光榮小兔,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諸葛亮在山中研習兵書的時候,曾經對關於韓信的記載,花費了大量時間研究,以求找到他百戰百勝的原因。
古往今來,有志於匡扶天下,以謀臣為目標的人,韓信是絕對避不開的目標,尤其是諸葛亮這種以管仲樂毅自比的人。
但籠罩在韓信身上的謎團卻是不少,史記漢書雖然都有記載,但作為史官,也只能記錄下韓信的言行,但這些只能告訴後來人韓信想做什麼,卻無法解釋他為什麼能這麼做,以及為什麼能做成。
諸葛亮看了無數遍史料後,最後得出的結論,是韓信的成功,主要在於兩個方面,一是在於其領軍能力,二是在於其預測戰場態勢的能力。
前者就不用說了,無論什麼命令決策,最理想的情況,便是需要命令能完整傳達到底層兵士,並讓其完全按照命令執行。
這對於上百人甚至上千人的隊伍,似乎並不是特別困難,主將戰場上一喊,幾百人便都聽清了,跟著主將衝鋒便是。
但一旦變成數千上萬人,甚至超過十萬人的大戰,這些人分佈在至少有幾十裡,甚至上百里的區域內,命令的傳達有延遲,如何將其捏合成一個整體,難度便會指數上升。
諸葛亮發現,韓信便是其中翹楚,其能夠率領十萬以上大軍,且能夠行動統一,光這點本事,便將其他人拉開了一大截。
但諸葛亮也發現,雖然同時期的將領比不上韓信,但能夠帶領數萬人打勝仗的人並不少,這種情況在那個時期並不特殊,相比現在的漢末亂世,將領帶兵的能力普遍要高上一層。
諸葛亮覺得後人未必比不上前人,畢竟後人有前人的經驗,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很有可能是秦末的將領,有一套大規模軍團的作戰經驗和手段,但在兩漢的歷史中,這套方法漸漸失傳了。
而諸葛亮的願望,便是儘量復現出這套方法,所以他這些年除了內政之外,一直花了不少精力鑽研兵法,並把心得寫入了自己的兵書二十四策之中。
諸葛亮在遇到袁熙之前,一直是用漢朝的資訊傳遞方法,來複現自己的猜測的,其中關節,他也想明白了一些,但遇到袁熙之後,他的這項工作,卻在方向上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其中原因很簡單,袁熙提供的資訊傳遞方式,早已經超出了這個時代,諸葛亮可以肯定,韓信那時候,是絕對不會有火箭氣球這種情報傳遞方式的。
這也讓諸葛亮的理論體系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轉向,諸葛亮雖然有些遺憾,但更多的是欣然接受,畢竟後人的手段比前人先進,那就斷沒有往回走的道理。
在先進的訊息傳遞方式的輔助下,諸葛亮的領軍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不然出山不久的他,戰陣經驗尚且稚嫩,同等條件下是很難擊敗曹操的。
但如今有了這些手段的輔助,諸葛亮成長速度進一步加快的同時,能夠和曹操打的有來有回,甚至也倒逼了作為魏軍軍師的司馬懿的加速成長。
如今晉魏相爭,兩方的英才都在變強,但還沒有出現壓倒性的優勢,所以冀州之戰才打成了一場曠日之久的消耗戰。
諸葛亮想要解開這個困局,在領兵水平短時間內無法突破的情況下,他便將目光轉向了第二個決定性的因素。
韓信對於戰場態勢的預知能力。
諸葛亮發現,韓信有一個和其他主帥不一樣的地方,便是其異常瞭解敵人。
韓信戰前曾經和別人討論過戰場之策,在這個過程中,他不僅知道對面主帥是誰,還知道對面水平的高低,更能預測出對面會採取何種決策。
其有一次得知對面換帥後,便馬上說自己這邊贏了,因為敵軍主帥的水平不如被換掉的那個。
這種戰前預測的能力,其實已經是做到了兵書所謂知己知彼的最高境界,若是能夠了解主帥到這種程度,自然也能夠預測其現場上的決策,從而制定出應對策略。
但這件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很多主帥都是在不斷交戰之中慢慢了解對方的,比如曹操和劉備打了那麼多年,劉備才最後在漢中之戰中預測到曹軍動向,扳回一城,但這裡面付出的學費代價,便是劉備十幾年間一直被曹操壓著打。
然而韓信情況還是不同,其對手很多,最終都倒在了韓信面前,能如此瞭解這麼多對手,顯然單靠對陣經驗是很難做到的。
諸葛亮最後得出了一個結論,也是最有可能的一個,便是韓信應該組建了屬於自己的情報網路,專門用來蒐集敵軍動向。
諸葛亮的這些想法,在其遇到袁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