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榮小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交戰,三國芳華之家父袁紹,光榮小兔,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也難怪曹真想不通,按道理來說,古往今來的武將,都是憑藉著軍功一步步往上爬,官職高了,自然帶的兵多,也更容易立功,這才符合常理。
然而袁熙和沮授諸葛亮等人為了應對曹操的大舉進攻,在尋找善於帶領大軍將領時時發現,以上這種情況,適合那種按部就班,一步步往上升遷的將領。
所有的將領,不是一開始就能帶大兵團的,而是要在不斷的失敗和挫折中成長,鍛鍊帶兵的能力,最後才能成為一方主帥。
換言之,將領們需要付出代價,才能摸到領軍的精要,而這個代價亦或學費,最主要的便是兵士的數目。
換言之,在這個過程中,很多兵士都被消耗掉了,這便是一將功成萬骨枯。
對於爭奪天下,這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但這是面對比自己弱或者旗鼓相當敵人的情況下,將領才能積累經驗,但如果對面是極為善於領兵之人,己方將領可能還沒成長起來,就被對方擊敗殺死了。
而現在的袁熙,就處於這種輸不起的局面,曹操這次投入了幾乎所有兵力儲備和袁熙決戰,袁熙已經沒有時間讓將領去成長了,這一場大戰可能會直接決定天下歸屬,這種情況下袁熙不能犯錯,也沒有時間試錯。
他和沮授等謀士們面對這個難題,也是極為頭痛,但最後眾人還是想通了,所謂知人善任,便是衡量將領的能力,給其配給最合適發揮其能力的兵力即可!
但這話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是很難,誰知道將領最合適帶的兵力數?
但這個時候,袁熙後世的經驗幫了大忙,他首先能確定的,便是自己對於冀州將領的實用產生了偏差,尤其對張郃的任用,發生了嚴重的失誤!
冀州將領在袁紹手下時,打的都是富裕仗,很多人都有率領萬人以上軍隊的經驗,四庭柱更是常年帶數萬人領兵,大軍團作戰是家常便飯。
而在採用精兵路線的袁熙軍中,大部分將領都是領數千兵,根本沒有人帶領數萬人打過仗,尤其是幾員大將之中,張郃投靠袁熙最晚,自然帶兵也不會比其他人多。
所以張郃常常是帶兩三千人,幹著最為危險的阻擊戰,雖然這是袁熙對他的信任,但張郃帶的兵力太少,根本發揮不了其最大統帥長處,最後更是在壽春阻擊戰中被曹軍挫敗,一時間顯得毫無建樹。
但事後袁熙回想起來,在後世的曹魏和蜀國對抗時期,張郃最擅長的,也是打出最為亮眼戰績的時候,都是領數萬大軍作戰之時,這說明張郃領軍的能力,遠大於衝鋒陷陣的本領!
而張遼則是情況完全相反,從後世戰績來看,張遼堪稱衝鋒陷陣一等一的猛將,無論是白狼山斬殺蹋頓,還是合肥八百破十萬,張遼都是身先士卒,親自衝鋒奠定勝局的猛將典範。
但相對的,張遼打的過仗中,沒有做為大軍主帥佈陣取勝的經歷,其最適合發揮能力的場景,都是領著一兩千人衝陣。
仔細思量之下,袁熙認為,雖然張遼比張郃的職務要高,但領兵數目的情況卻要反過來,這才最適合兩人發揮長處,其他如高覽淳于瓊等人,也有類似情況。
想通了這一點,袁熙豁然開朗,他親自召集將領,說了自己的安排,同時承諾這種做法若有差池,皆由袁熙一人承擔。
袁熙在將領之中的威望很高,畢竟這些年的戰績,都是他親臨前線打下來的,所以他的做法得到了麾下將領的理解和支援,於是這次冀州之戰的將領安排,便出現了讓曹營完全沒有意料到的詭異狀況。
其直接的體現,就是曹真虎豹騎遇到張遼的幽並鐵騎,在短時間內便落於下風,面對張遼的決絕衝陣,虎豹騎死傷慘重,曹真見勢不妙,只得命令虎豹騎退走,自己則是拼死斷後。
張遼一路追了百十里,看到快要接近曹仁本陣,唯恐敵人有埋伏,方才去找高覽會合。
那邊曹真逃回曹仁真營寨中,報說了情況,曹仁聽了更覺不妙,因為曹真和張郃交手的這幾天,曹仁使盡渾身解數,也沒有從高覽那邊討得半分便宜。
曹仁心道高覽難道是這麼難纏的人嗎,以前沒聽說此人這麼厲害啊?
而且為什麼很多將領被曹軍擊敗後,逃到袁熙那邊做了將領,就像是變了個人一樣,越發難對付起來,到底兇虎做了什麼?
曹操給麾下將領傳授孟德新書等兵法,那是曹操本身就有極高的軍事才能,而那兇虎長處是守城,兵法上遠不如曹操,他難道也能效仿曹公,傳授部下兵法嗎?
曹仁只猜對了一半,袁熙麾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