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榮小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蟄伏,三國芳華之家父袁紹,光榮小兔,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些日子下來,司馬懿算是摸清了一些這位新魏王的心思。
或許是曹操在世的時候,曹丕被打壓的太狠,以至於曹丕對於曹操生前的一些做法,有著極強的逆反心理。
無論是人事任命,還是內政外事,曹丕都在想方設法對曹操的政策改頭換面,其最主要的表現,就是在倚重的官員人選上。
司馬懿最初也沒有想明白,為什麼曹丕會對曹氏夏侯氏的人那麼牴觸,按道理魏國以曹氏宗族立國,曹氏夏侯氏應該是魏國最中堅的力量才對,但為何曹丕的所做所為,都是在排擠曹氏宗族大臣,這不是自斷股肱的行為嗎?
雖然說最初時候很多曹氏夏侯氏在世子之爭中偏向於曹植,但現在曹丕已經上位,而且曹植有著曾經叛逃曹氏的汙點,怎麼看也對曹丕構不成威脅了吧?
後來司馬懿想了又想,覺得最有可能的答案,不是在於曹植,而是在曹昂身上。
曹昂尚且在世,而且受了晉國冊封,在朝鮮半島有領地的事情,在魏國已經不是什麼公開的秘密,司馬懿認為,這種舉動在謀略上,很像攻城中的圍三缺一,是兇虎赤裸裸的陽謀。
兇虎這種做法,等於是在晉魏兩國之間,故意留下了一道可以溝通的橋樑,暗示將來兩國可以有和平解決的可能。
這對於魏國的官員人心向背,有著極為可怕的影響,先前在魏國強勢的時候,這些見風使舵的官員們也許還會抱著魏國這顆大樹不放,但如今魏國顯然是處於守勢,翻盤的希望雖然不能說沒有,但很多人已經喪失了信心。
先前鄴城之戰的時候,大部分冀州士族就已經趁機反叛了曹氏,到最後夏侯惇甚至都來不及鎮壓了,要不是晉軍打下鄴城的速度太快,司馬懿甚至覺得,很多潁川派也會趁機投降過去。
如今晉國又對吳國發動了滅國之戰,若是吳國被滅,司馬懿不敢想象如今魏國之內,有多少人會向兇虎暗通款曲。
將來隨著晉國日發強盛,這種隱患會不會在某一天突然爆發出來,其表現形式,會不會是曹魏某些官員以跟隨曹昂這個真正的曹氏繼承人,出賣曹丕和魏國,投降兇虎?
要知道,曹操在世的時候,本著重才不重德的做法,聚斂了很多相當有才幹的官員,但這些人雖有才能,但道德下限卻很低,很多人都是見風使舵的好手,他們為了自己的個人利益,是可以將其凌駕在魏國之上的。
所以司馬懿倒是能夠了理解曹丕的做法,其登位不久,就要面對晉國施加的巨大壓力,身邊還沒有幾個能夠相信的人,必然非常迫切想要換上自己的心腹。
而陳群顯然是趁機得到了曹丕的信任,推出了九品中正制這種冠冕堂皇給曹魏朝堂換血的做法,而且這時機選的非常好,正好是魏國受禪位代漢的關鍵時期,這個時候百官皆只能有一個聲音,誰也不會不長眼去唱反調。
而九品中正制的提出,同時借用又助長了禪位之勢,官員之中即使有幾個明白人,也斷不敢此時站出來拿自己腦袋冒險。
不過司馬懿發現,似乎自己這個顧命大臣,也被排除出了曹丕的核心圈子了,對此司馬懿心中其實是頗有微詞的,自己這幾年他為了曹氏可以說鞠躬盡瘁,卻一直飽受猜疑,過得戰戰兢兢,好不容易曹操死前給自己了一個說法,結果到頭來就換來了這個局面?
此時的司馬懿畢竟只有二十多歲,雖然行事老成持重,但他的內心,尚還保留了不少年輕氣盛的血氣,如今冷眼看著自己被邊緣化,也是心中湧起了一股不平來,自己當初還不如拒絕出仕,甚至轉投晉國算了!
想到這裡,司馬懿倒有些羨慕起陳群來,曹魏官員之中,司馬懿其實對陳群佩服程度,還勝於鍾繇,無他,陳群此人嗅覺靈敏,太會站隊了。
當初劉備在徐州的時候,陳群就看出劉備無法壓制徐州士族,毅然叛離投了曹操,之後在曹操手下依靠娶荀彧的女兒混入潁川派的核心圈子,在荀彧失勢的時候又果斷和荀彧切割,其地位竟然一直相當之穩。
而雖然陳群沒有成為顧命大臣,但能夠留守許都,顯然是得到了曹操相當程度的信任。
並且在從關羽攻打許都到魏吳鄴城之戰中間的這兩年裡,包括魏諷之內的多名曹魏官員在關中司隸地區發生了數場反亂,給魏國後方造成了相當大的麻煩,彼時曹操在鄴城坐鎮,於是後方的平定便交給了陳群,陳群也是不負所托,很漂亮的就將叛亂鎮壓下去。
在這一系列的事件中,最讓司馬懿佩服的是,陳群將裡面相當一部分功勞,都推給了在許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