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榮小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朝議,三國芳華之家父袁紹,光榮小兔,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之中還有更為合適的人選,便是曹彰和司馬懿,但兩人卻出乎意料的落選。

其中原因雖不得而知,但一些聰明人已經嗅到了不妙的訊號,也開始冷眼旁觀起來,魏國內部的局勢,一時間顯得撲朔迷離起來。

其實只要有朝堂,就必然有內鬥,帝王再公正,也有親疏之別,便有官員站隊,魏國如此,吳國也是如此,其官員之間的明爭暗鬥,堪稱影響內部決策的又一大毒瘤。

而三國之中,堪稱怪胎的,卻是袁熙的晉國。

魏吳都有明確的官員核心圈子,便是國都所在的地區,但在兩國官員看來,晉國做法卻是極為奇怪,其似乎根本沒有,或是不想有個統一的政令體系,而是時刻在轉移。

而且袁熙手下的輔佐官員,竟然是時時刻刻在更換的,打冀州的時候,袁熙移到了易京指揮,打烏桓的時候回到了薊城,打江淮的時候,又會回到壽春。

而每個地區,都有一套處理本地事務的班子,袁熙帶人過去後,也不會深度介入當地政事,只就地建立軍事體系,將重點放在擊敗敵人上。

尤其當前袁熙又在鄴城設立了陪都,讓諸葛亮開府,等於是建立了小國朝廷,全力對付魏國,江淮放給了陸遜,薊城放給了沮授。

這種做法,其實在絕大部分曹魏官員看來,簡直是在找死,若是任何一處有了自立之心反叛的話,馬上就是數州生亂,晉國就不怕基業崩頹嗎?

但其中只有鍾繇司馬懿在內的少數人知道,這種做法極為可怕,這不僅昭示著晉王的自信,更說明其有一套極為穩定可靠的官員掌控體系,才能讓各個地區各自施政,卻又能相互配合,這明裡暗裡花的功夫非一夕之功,有可能是經營了很多年,才能形成的。

司馬懿分析後認為,這種模式魏國根本學不來的,因為其中一個關鍵,就是資訊傳遞的速度。

他透過種種跡象發現,魏國的訊息傳速度,極限便是一天二三百里,這還是天氣良好,道路乾燥通暢,驛站能時刻保證馬匹供應的最理想情況了。

這還是最緊急的軍情,一般的訊息,傳遞數千裡,可能要超過一個月,甚至數月,這種情況下,中央對地方的掌控把握是很不及時的,就像之前的魏諷案一樣,那邊都作亂半個月了,許都還沒有收到訊息,自然應對失措。

而袁熙將政令中心化為數個區劃,每個地區都由開府的大臣主導,一方面縮短了資訊傳遞距離,另一方面,便是讓司馬懿感覺望塵莫及的,兩國察覺的關鍵,便是晉國的訊息傳遞速度,遠快於魏國。

驛站傳遞的前提,是通暢的大道,但到了山區和水路,速度便會大大減慢,但晉軍透過超乎這個時代的手段,把數千裡地區的訊息傳遞的平均速度,壓縮到了十天之內。

這之間的差別是決定性的,這意味著什麼奇襲變故,都不能對晉國造成根本性的打擊,想要擊敗晉國,只有步步推進,正面消滅對方。

這讓司馬懿有了一種深深的無力感,這樣的敵人,真的可以擊敗嗎?

隨即有聲音打斷了他的思緒,有人出列道:“啟稟大王,雖然可能吳國來不及救,但這個時候晉國也脫不開身,且關東局勢尚可,故如今卻是個極為合適的時機。”

“臣以為,漢室失德,天下反亂,如今魏國順應天時,應讓漢室天子退位,以承大統!”

轟的一聲,朝堂群臣全部亂了,他們面現驚慌之色,齊齊向聲音看去,想看看誰這麼大膽,卻是看到發話的乃是司空華歆。

當即有人喝罵出聲:“華歆,你個膽大包天之徒,怎麼敢謠言蠱惑大王,做這種被天下人唾棄的事情?”

“魏王在世時尚不會如此做,你這樣是想讓魏國滅亡嗎?”

此話一出,眾人都知道此人完了,你是真看不清形勢,還是自己找死,曹丕什麼想法,輪得到你來擠兌嗎?

果然曹丕眼中閃過了一絲陰沉之色,他本來是想讓華歆試探群臣一下,如今看來,好像事情並不順利啊。

天子禪讓之事,曹丕絕對不是臨時起意,而是和心腹大臣們商量的結果。

如果說曹操在世的時候,尚且能透過消滅諸侯壯大聲勢,連續封了魏王魏公,但如今曹丕,卻是不再具備這種條件了。

因為他的敵人是晉國,能守成就不錯了,更別說將其消滅造勢,今後的日子只會越來越難過,與其如此,還不如早日稱帝,吸引想要投機的勢力歸附,說不定還能和晉國有一戰之力!

dengbidmxswqqxswyifa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唐磚

孑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