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榮小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五十章 英雄少年,三國芳華之家父袁紹,光榮小兔,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若使君能說動他,說不定有事半功倍之效。”
劉繇聽了,點頭道:“如此甚有道理,且讓我思慮一下。”
樊能開口道:“還有一事。”
“吳郡士兵守土尚可,但極為畏戰,眼下可用的人手越來越少,錢糧也開始短缺。”
“江東士族皆是坐收漁利之徒,手裡攥著錢,根本不願拿出來,這樣咱們怎麼能打得過孫策那些人?”
“還望使君想法讓江東士族出人出力,不然這仗沒法打。”
這才是兩人真正的目的,打了兩年仗了,本來戰場上對付袁術就處於劣勢,偏偏江東士族陽奉陰違,老是拖欠錢糧,讓兩人極為不爽。
劉繇嘆息一聲,他豈能不知這種情況。
絕大部分江東士族就是這個樣子,對他們來說,只要保住自己家族產業就夠了,誰來當揚州之主,他們根本不在乎,大不了到時候多交些錢財保命就是了。
他在屋裡轉了幾圈,嘆道:“我這兩年,和顧陸朱張等大族幾番交好,但他們已經不看好漢室,對我都是敷衍了事!”
“別說讓他們出人抵抗了,就是錢糧,他們也是不情不願!”
“我劉繇堂堂州牧,除了你們幾個,身邊竟無可用之人!”
樊能張英對視一眼,心道這倒是真的,使君連笮融那種反覆無常的小人都敢收留,可見是飢不擇食了。
張英開口道:“這幾大家族之中,也不是沒有孫策的死敵。”
“廬江太守陸康,帶族人守城兩年,抵抗袁術,族人死傷近半,半年前被孫策攻陷時,陸康也死於城中。”
“聽說城破之前,陸氏剩餘的族人都逃來吳郡避難,這些人打了兩年仗,多有精通兵法之人,使君何不將其徵召?”
劉繇皺眉道:“我也知道此事,但我聽說陸康幼子陸績繼承家主,如今年紀只有八歲,如何指望得上?”
張英出聲道:“使君不知,如今支撐陸氏門戶的,不是陸績,而是陸績侄子陸遜。”
“此人雖然只有十三四歲,但實有大才。”
樊能贊同道:“確實如此,其帶族人過江時,曾對我兩人說起,防備對方的要領。”
“當時我兩人正被袁術打得狼狽不堪,束手無策之際,本著試試的想法,便依照此人指點行事,後來竟然慢慢將局勢扳平。”
“其小小年紀,便有如此大才,實在讓人驚訝。”
劉繇聽了,驚訝道:“竟有此事?”
他思慮了一下,說道:“兩位將軍所言,我記下了,還請兩位將軍趕回江邊防線,以防袁術軍打來。”
樊能張英領命,轉身出去了。
劉繇等兩人走後,卻是走入隔廂後堂,對正在寫字的一位約莫四五十歲計程車人道:“子將先生,剛才他們兩人的話是否可信?”
許劭,字子將,汝南人,舉孝廉出身,少有名節,善於評價,定期舉辦“月旦評”,曾出任汝南郡功曹,後拒絕司空楊彪徵召。
後來許劭行到徐州時,時任州牧的陶謙以禮相待,但許劭認為其表裡不一,稱“陶恭祖外慕名聲,內非真正,待吾雖厚,其勢必薄”,所以離開了徐州。
之後陶謙果然對寄居在徐州計程車大夫下手,把沒來得及走的人逮捕入獄,許劭以此逃過一劫。
後來許劭渡江投靠劉繇,現為其麾下謀主。
許劭放下筆,說道:“樊能張英兩人所說,皆無問題,使君可從之。”
劉繇聽了,喜道:“便依先生所說。”
許劭冷哼一聲,“但是笮融那人,若不防範,遲早成為禍害。”
劉繇聽了,無奈道:“先生也知道,袁術勢大,我若有意對付笮融,若被其察覺,便會反投袁術,這便是重蹈吳景孫賁之覆轍啊。”
許劭聽了,微微搖頭,“孫策兇猛,使君確實要未雨綢繆了。”
“老夫觀陸遜和那袁熙,皆是非常人,且為世家大族子弟,還往使君善加利用。”
他想了想,又道:“但我聽聞那袁熙任用太史慈做別部司馬,實在讓我有些失望。”
“那太史慈出身低微,且曾行欺詐之道,想來這種人定不如大族子弟般知道禮義廉恥。”
“使君雖和其為同鄉,也要自重身份,和其保持距離,免得丟了士族顏面。”
許劭雖然看人很準,但他有一個毛病,就是頗為看重身份,對於世家子弟高看一眼,對身份低的人不予置評,甚至貶低。
劉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