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榮小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八十九章 戰前謀算,三國芳華之家父袁紹,光榮小兔,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增長,畢竟能作為燃料的樹林,消耗是極快的。

有研究表明,唐代之後,在人口密集的關東地區,因為過量砍伐,森林覆蓋率一直不到百分之十,甚至有的地區到了百分之五,比現代最差的時候還不如。

這後來嚴重影響了當地人口發展,古人說柴米油鹽醬醋茶,柴在米前,不是沒有道理的。

所以若是能夠儘早開採靠近地表煤礦,用煤代替木柴,對社會也是極大的進步。

第二就是,幷州黑山地區,有後世富含硝的山西湖鹽。

經過脫硝處理的鹽,副產物便是硝酸鈉硝酸鉀等,正是硝石的來源。

想要得到硝,除了廁所或老宅收集外,這便是中國古代最有效的來源了。

在這點上來看,中國發明火藥,乃是歷史的必然,因為原料是自然而然產生的。

缺少原料,技術也不會進步,相關產品也不會出現。

就像中國戰國時就發明了玻璃,但缺少必要碳酸鈉的天然原料,古代叫天然鹼,這東西在乾旱的中東沙漠地區很多,但在降雨充沛的華夏卻很少,所以中國便不得不用產量豐富的陶土來燒製瓷器代替。

同時因為漢代就出現了鍊鋼高爐,能將溫度提升到1400度,所以燒製1100度的瓷器不成問題。

而西方直到中世紀還沒有做出能達到燒製瓷器溫度的高爐,故他們只能用熔點600度左右的納鈣玻璃做代替品。

所以說產品的出現,是和技術有著極為複雜的邏輯關係的,並不是無緣無故誕生的。

如今袁熙這次憑藉的,便是分離黑山湖鹽產出的硝石後製造的火藥。

當然,因為工藝粗糙,雜質不少,這些竹筒能發揮多少作用,也是未知數。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