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64章,大地產商,更俗,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364章
孔文正的司機將車送過來,人就直接走了。
小侄子陳冬看了銀色勞斯萊斯幻影,以為是什麼大玩具,嚷嚷著抓住他媽趙靈珊的手,要爬上去。陳立就將鑰匙丟給他哥陳兵,讓他們將車開回去,他的車還停在主樓側面的停車場裡,不能隨手就丟在這裡。
“半天課的講課費,就一臺勞斯萊斯?”陳標就盯著酒店大堂外的這輛銀色勞斯萊斯幻影,半天都忘了合攏上嘴,怎麼都難以想象這是西隆集團孔文正請陳立過來講課後送來的謝禮,“這堂課得讓孔文正聽得多心花怒放,才會送你一輛勞斯萊斯啊?你怎麼跟孔文正認識的?”
青泉的煤炭圈子說大不大,說小不小。
說大,陳標、張華、齊洪、陳誠、張小天他們都要屬於青泉的煤炭圈子,說小,就是他們到現在都還沒有跟陳立直接在生意層面接觸的資格。
新潮銳置業組織中小投資者購買旗下開發建造的房產,早期陳立還露個臉,後期這項工作一直在做,但陳立已經不參與具體的事情了。
而大商資本從一期地產基金開始,就選擇資金實力雄厚,能承受較大時間封閉期、且能承受不固定收益甚至虧損的投資人合作,這個就直接將實力弱小、又不信任他們、更喜歡將資金抓在自己手裡運作的張華、齊洪他們排斥在外。
而陳立他二叔前些年每年才二三十萬的收成,距離青泉煤炭圈的核心還遠得很,自然也就沒有機會接觸到陳立。
煤炭經濟持續火爆,加上煤炭產權交易的推進,使得青泉這兩年來湧現出二三百位身家過億的富豪,在陳標、張華、齊洪他們眼裡,周大海此時的身家應該勉強過億了。
畢竟斌海煤業在增資擴產前,每年就有二十萬噸的開採量,這在煤炭圈內都是公開的事情,而以當前的行情,周大海每年怎麼都得有小兩千萬的收入。
現在斌海煤業增資擴產了,周大海在斌海煤業的股份是大幅壓縮了,但在張華、齊洪他們眼裡,周大海的實際收入應該只會更高,不會更低。
要不然,增資擴產幹嘛?
青泉因煤炭而興,財富驟然湧聚,人心浮躁,人與人之間的地位排序,主要就是以金錢跟身家衡量。
因此在酒桌上,齊洪即便跟周大海有些夙怨,也不敢吭聲說什麼;去年差不多有小一千萬進帳的張華,對待周大海也是恭敬有加,也覺得擔任國邦地產總裁、年薪可能有三四百萬的陳兵,是青泉富豪圈的後起之秀。
同時他們也覺得距離西隆集團的孔文正,差距還是極遠,也不覺得有資格融入孔文正所在的那個青泉頂尖富豪圈子裡去。
到底誰是青泉首富,民間都還有一些爭議,但西隆集團孔文正必然是最有力的競爭者之一。
他們所不知道的,就是周大海除了在斌海煤業持股、實際負責斌海煤業的運營,還在新銳城持上近三億市值的股票,還持有國邦地產15%的股份,今年年底將有四五千萬的分紅,不知道周大海還是新潮銳商業的股東之一,認真算下來,周大海、周斌父子兩人的身家沒有十億,也相差不多,而不是他們所認為了身家才勉強過億。
即便是陳兵,加上年底的股權分紅以及身為國邦地產總裁的固定年薪,今年也得有一千七八百萬的收入。
當然,更令他們難以想象的還是陳桐家的小兒子,不僅跟孔文正有接觸,關係甚至還深厚到讓孔文正送千萬豪車的地步。
“說一堂課誇張了一些。孔總有些財務投資,我就幫著出了一些主意,孔總賺到錢,估計不大好意思不吐點血出來,所以湊今天的事,送一輛勞斯萊斯給我算是表示。”陳立說道。
“你幫孔總賺了多少錢?”陳標追問道。
“目前得有三億吧——對比孔總的身家,也是小數字……”陳立說道。
陳立卻也沒有說錯。
孔文正最初投大商資本的五期地產基金,是事先約定好20%的固定收益——這點也是孔文正最懊悔的地方,在新銳城借殼上市前,五期地產基金所持的股份,以兩年40%的收益被新銳城提前回購,要不然這部分股份也裝入上市公司折算成當前的市值,他們少說得有百分之二百的收益——之後,孔文正個人出資三億參與新銳城新股增發,增發價不到每股七元,才短短兩個月,以新銳城當前的市值折算,增幅超過70%,前後計算下來,孔文正從新銳城身上是賺到近三個億。
三個億對孔文正的身家來說,或許算不上了什麼,但在陳標、張華他們來說,還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