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上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4章,桂堂嬌,無上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於是在韋經行歸隱五臺山之後的兩年內,皇帝數度巡幸五臺山,就是為了請他再度出山,為皇帝教導太子。韋經行雖然不肯收回前言,卻到底念著十數年的師徒之情,應允帝王每年的初秋前往京城,為太子授課一月。
深知韋大儒性格的皇帝原本也沒怎麼抱期望,只時不太甘心,想要再試一試。得到這樣的答覆,已經是大喜過望。
再想到如今京城世家之中,也出了不少年少有為的孩子,索性下了一道恩旨。降諭諸王公大臣、侍郎翰林,每逢九月,韋大儒入京授課之期,凡有正在讀書之適齡子嗣,皆可前往國子監弘景堂,受韋大儒傳道受業解惑。
此旨一下,家家皆是感恩戴德,稱頌今上體天格物。
高元霜自然是知道這機會有多難得,當下便點點頭,又同葉致約定,有了機會定要叫她將薛嵩叫出來見一面。
***
到了八月末,離韋經行到京還有些日子,各家各戶便忙碌準備起來,打點各色用品,生怕孩子去弘景堂聽課的時候,因為短缺什麼東西而影響了課業。
慶國公府也不例外。
葉皓清因為是太子伴讀,自然要陪在太子身邊,前往國子監聽課。又因為他平日裡,是留在東宮伴讀,對國子監的那一套程式並不十分熟悉,喬氏很是擔心,專程請了定遠侯府的世子,葉皓清的大表弟喬鶴銘過府,讓他和葉皓清好好聊聊。
除了葉皓清,還有四房的長子葉皓宇也有資格前去聽課。
其實本來二房的葉皓怡和葉皓安,也是應該去聽課的,但是葉仲承自從鸚鵡事件之後,鐵了心要把他們送回幽州,索性連國子監課也沒讓他們兩個過去上一天。
只求平平安安度過這段時間,別再惹是生非,攪得家裡不得安寧。
哪裡還敢把他倆送到韋大儒眼前。
這不是找事兒嘛。
陳是的教訓,這京城裡誰還不知道!
六王的嗣王鬧成這樣,皇上自然不會狠狠地懲罰。但別家可沒有這種依仗,萬一鬧出點什麼來,恐怕會惹得皇上厭棄。
葉仲承可不想冒險。
何況他已經決心要讓葉皓怡和葉皓安從軍功出身,所以錯過韋大儒的課程固然讓人很是心痛,但也對葉皓怡和葉皓安的前程來說,也沒有太大的影響。
韋大儒不可能在這種時候講授兵家之道。
當年九王之所以能得他親傳鬼谷子兵法,不止是因為九王貴為皇子,生母又是極為得寵的穎貴妃娘娘的緣故。
更主要是因為九王和韋經行意氣相投,有些忘年交的意思。
韋經行才會把自己在兵法上的見解和領悟盡數傳給九王。
自九王去後,韋大儒大受打擊,從此對兵家之道絕口不提。
世人都猜測,如果沒有另一位傳人,鬼谷子的兵法十三篇,怕是將成絕響了。
對於葉皓怡和葉皓安的缺席,葉致完全能夠理解。
她正像個小尾巴一樣,跟在葉皓清身後來回轉悠,嘴裡不停地念叨著:“大哥,我扮成你的小廝好不好,我一定不會露馬腳的!”
聽得葉皓清是又好氣,又好笑:“不許胡鬧,你一個未出閣的女孩子,扮成小廝跟著我去學堂,傳出去像什麼樣子。”
葉致就鼓起了臉頰,十分失望的樣子:“可是我也想見識見識啊!那可是韋經行韋大儒誒。你看他講《莊子》的時候是怎麼說的,‘時人皆尚遊說,莊生獨高尚其事,悠遊自得。依《老子》之旨,著書十萬餘言。以逍遙自然,無為其物而已’……”
“莊生宏才命世,詞趣華深,正言若反,故莫能暢其玄,故後人增足、漸失其真。”葉皓清摸摸她的頭頂,誇獎說,“沒想到長生也讀過這一段,倒是為兄小看你了。”
葉致不怎麼恭敬地撇了撇嘴唇,笑道:“分明是沒想到我這人篤信佛教,卻還看過道教的典籍吧。大哥真是的,韋大儒可是精通佛釋道三家的大家,他的著作,即使不是自己供奉的教派,也少不得要看上一看。”
“是是是。我們長生啊,看來以後也要成為一個女大儒了。”葉皓清話鋒一轉,又問,“那你給我說說,四姑娘弄死了老太太的鸚鵡,又要嫁禍二妹妹,你給老二和老三通風報信,卻為什麼不肯幫四姑娘遮掩呢?”
鸚鵡的事情,在葉府鬧得太大,葉敏不單莫名其妙地被人弄死了愛貓,還差點被葉攸抓花了臉,氣得躲在房裡哭了兩天不肯見人。
即使事後曹氏做出一副謙恭的姿態,命令葉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