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絳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5部分,劍道師祖,點絳唇,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劍的嶄新境界。(未完待續。)
第一百五十三章人劍
陸鴻蒙上雙眼以心觀劍。
李歸陽蒙上雙眼以心悟刀。
不再是方才那種疾風驟雨般的狂攻猛守,兩人步伐緩慢,趨步向前。
陸鴻並沒有察覺到李歸陽每走出一步周圍的場景就發生一分變化,腳下令人作嘔的巨屍一點一點消失,取而代之的一片碎石之地,遠方連綿的山體一一浮現。
當兩人相距只有半丈之際,李歸陽身後的場景已經完全發生了變化,陷魔坑完全消失,地面浮現,山石盡出,這變化一點一點朝陸鴻身後蔓延。
上空的晴兒睜大了眼睛,驚奇地看著這奇特的變化。
陸鴻心中有所感應,但此時面對的是李歸陽這等高手,又是剛領悟到以心觀劍的新境,絲毫也大意不得,些許感應自行略過,在他心中除了身前的那道身影四周的一切都已經化為虛無。
他緩緩舉起手中的長劍,與李歸陽的逆魔刃交錯而過,隨即劍鳴之聲鏘然,兩人不再運轉任何步法,身法,只鬥劍法,只過刀招。
不再像先前那麼激烈,兩人的招式時快時緩,而陸鴻身後的景象已經完全變化。
再次施展劍音絕技時陸鴻的心境已然又有變化,沒有殺龍音,這不完整的劍音隨心而轉,心隨劍動,他忽然感受到這劍意中蘊含的無奈。
當初墨清絕琴劍之技神乎其神,蛻凡化仙的時候還不到百歲,正是青雲壯志之時,卻也在這個時候得知天人之事,一切陡然成空。
他其後的生涯裡一直在苦苦尋覓對付天人的方法,劍音絕技也是為對付天人而創,然而無論他怎樣努力,終究難逃被天人暗算,身死道消的命運,這種無奈的宿命感幾乎貫穿了他整個後半生。
一個劍客的劍意與他的心境是相通的,劍意流轉時其心緒也蘊含其中,昔年陸鴻修煉劍音之術時還沒有達到以心觀劍的境界,自然感受不到這種情緒,其後他用殺龍音擅自修改這門絕技,雖然威力上有所增強,但那劍音中的真意卻就此流失了。
此時他進入忘我之境,再用這劍音絕技時當年墨清絕的宿命感卻一點一點滲入他的內心深處,耳邊好像有悽然琴音悠悠揚揚,飄飄蕩蕩。
他心中豁然一動,似有所悟,但腦海中卻好像隔著一層什麼,將破未破。
陸鴻果斷變招,劍音頓止,六式劍雀再出,道道劍氣如蓮花綻放。
這一次他忽然感受到了深深的愧疚,悲涼和不甘,彷彿二胡的悲咽曲調傳入耳中。
昔年任非蹤身受重恩,少年壯志走出深山,一心要為杏花村解除仙門咒怨,然而他苦尋一生卻在即將堪破迷關之際被杜合歡暗算,就此錯失良機,魏青虹死後仙門咒怨的線索就此中斷,而杏花村也不得不培養下一代劍修。
只差一步,卻是截然不同的結局,魏青虹身死,聖火教覆滅,身中奇毒的任非蹤無顏再歸故鄉,獨自一人進入萬獸山,直到奇毒發作,死於萬壽山,彌留之際也唯有一聲嘆息,心中猶有不甘。
感受到這悲涼的心境,陸鴻也受到感染,手中的劍不再揮出,持劍而立,滿身蕭索,交錯的心境使得他情緒潰亂,身上劍氣也變得紊亂起來。
知道此時正是他悟招的觀劍時刻,李歸陽沒有趁機進攻,收刀在後靜默而立。
遠處宮殿中悠揚的口琴聲傳來,時而歡愉,時而嗚咽,鄭文渠的一生彷彿隨著這口琴聲飄飄揚揚,如泣如訴。
他忽然想起戲曲《鴛鴦散》中第三幕“北去”中陳氏與鄭文渠楓橋話別的那一幕。
“君可知如何解開同心結?”,
“不知”,
“妾可教你”,
陳氏將同心結剪為兩段,笑道:“唯有如此解法”,
鄭文渠默然不言。
陳氏道:“人世萬般皆不由己,這世上有情人甚多,真能成雙成對的又有幾人?君乃一介書生,妾如籠中雀兒,命雖不同,其苦相當“,
“此去萬里,前途渺渺,但君可放心去,若是一去不歸,妾必不負你”,
。。。。。
楓橋之上鄭文渠揹著書簍漸去漸遠,相見,相識,相知,相愛,別離,一切彷彿是一個輪迴,兩人在這裡遇見,又在這裡離別。
三年後鄭文渠榮歸故里,陳鄭兩家決定結為秦晉之好,輪迴彷彿劃下了句號。
口琴聲漸趨壓抑,音律轉為悲調,陸鴻看到的場景也倏然變幻,輪迴似乎再次開始,本該是有情人終成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